中国社会要对民粹民族主义狂热现象大声说不
在短短三个月内,苏州、深圳接连发生日本人遇袭事件,引发舆论场对于中国社会民族主义叙事的争论。不少人担心,苏州、深圳发生的日本人遇袭事件会否是近些年来持续升温的民族主义叙事滑向极端的一个恶果。但从苏州、深圳两地披露的案情来看,犯罪嫌疑人都无固定职业,尚无证据表明他们的作恶行为是报复社会的无差别攻击,还是反日民族仇恨使然。正因这样,调查清楚案情真相格外重要。
放在更大维度来看,不少人所担心的民族主义叙事滑向极端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理应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防患于未然的风险。长期以来,世界秩序都是以民族国家或主权国家为基本竞争单位,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民族主义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凡事推向极端,都容易走火入魔。超出合理范围的民族主义是长期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出现纷争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的欧洲和日本所肆虐的极端民族主义,都曾给各自社会乃至世界带来严重灾难,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曾是受害者。
晚清中国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朴素的反对殖民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色彩,但在高度封闭、愚昧的认知和晚清统治者的误国误民操弄叠加影响下,由于中西方巨大的实力差距,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深重的灾难。这说明爱国行为、民族主义行为应该在开放、包容、法治的环境下,合乎现代文明、常识理性和国家发展大局,否则的话,一旦滑向极端,看似是爱国行为,实则往往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恶果。
新中国建立初期,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尽管当年在冷战和极左环境叠加影响下,中国社会十分封闭、保守,残酷的政治运动频发,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超越狭隘、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的积极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将和平与发展当作世界潮流,与美国、苏联、日本和周边国家改善关系,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营造了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近些年来,为了超越狭隘民族主义,中国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国家之间和谐共处。这说明狭隘排外的民粹民族主义既不符合世界潮流,又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相背离。
狭隘排外的民粹民族主义往往只会带来撕裂,阻碍国家进步,最终代价由全社会埋单。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一个社会能取得多大程度的进步,归根结底在于多大程度挖掘民众的潜力。那怎样挖掘民众的潜力?除了教育进步和社会公平之外,关键在于有一个多元、包容、宽松、开放、尊重常识理性、与世界融合发展的社会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无限泛化、扩大化,造成人人动辄得咎,民众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氛围中,是不可能有希望的。
改革开放的最重大意义便在于把民众从极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民众能有机会在一个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环境下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从而带来了国家的进步。今后中国若想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只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以更大力度发挥民众的潜力,其中一个关键是创造多元、包容、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
然而,不少迹象显示,近年来,狭隘排外的民粹民族主义已有撕裂中国社会和侵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大局的风险。许多人把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理解推向狭隘的极端,网络上时不时便会涌现大量造谣抹黑、上纲上线、恶意攻击他人的声音,不少人甚至趁机借渲染民族仇恨来收割流量,造成恶劣的影响。作家方方、上海医生张文宏所遭遇的网络暴力,便是有力例证。
在生活中,近年来,时不时会听说有人被莫名造谣中伤,有人因为穿的衣服与和服相似而被盘问或指责,其中包括一些愿意与大陆走近、希望促进两岸或陆港交流的人,仅仅因为一些脱口而出的寻常言论而遭到恶意举报。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多了,势必会让那些真心希望推动中国进步的人感到寒心,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辛苦建立的国家形象。
2022年6月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目前网络上有人把同西方、美方对话沟通的主张视为恐美亲西,这种情绪严重影响开展理性的对外交流,特别是与美国和西方的交流对话。他还指出,“特别要警惕打着‘爱国’旗号的激进民粹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狂热”,“现在,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很复杂,有人说要四面出击了”,“民众的情绪是国民意向的反映,我们的对外关系、国家对外政策取向,不能允许简单化诠释和误读曲解,不能完全被偏激的和有失理性的民意所绑架”。
历史和现实在反复警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要合乎现代文明,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切勿被狭隘排外的极端思潮扭曲。义和团的惨痛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带来国家进步有目共睹。无论发生在苏州、深圳的日本人遇袭事件是不是偶发个例,中国社会都要对民粹民族主义狂热现象大声说不,要通过人文教育、社会公平、民主法治等领域的积极工作来遏制极端思潮。因为一个更加多元、开放、文明的中国,既是世界所希望的,又是合乎中国人福祉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