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再访大陆:为对抗螺旋升级的台海增加转圜空间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4月1日,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再度率团访问大陆。马英九形容此行是和平之旅、友谊之旅。在近年来台海局势对抗螺旋不断升级的形势下,马英九再访大陆,与大陆高层展开面对面对话,能让紧张的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为台海和平增加转圜空间。

2015年马英九与习近平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2016年卸任后的马英九在台湾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23年他首次访问大陆在舆论场引起广泛关注。如今,马英九再度访问大陆,并前往北京,有可能与习近平会面。若是如此,这将是9年后习近平与马英九的再度会面,是194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首次在大陆会见台湾卸任领导人,具有不容忽视的象征意义。

马英九访问大陆的实际意义同样重要,他能在两岸传递和平与友谊,减少误解和对抗。在两岸官方交流渠道中断,大陆民族主义和台湾民粹主义、台独路线狭路相逢的情势下,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将在5月20日上任,他的执拗性格与台独意识形态恐让今后台海局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马英九的前总统身份和至今仍具有的影响力,可以让他成为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使者,缓和紧张局势。

2024年4月2日,马英九抵达广州,会晤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马英九基金会提供)

近年来,两岸关系面临对抗螺旋持续升级的风险,台海甚至一度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本来,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关系已经成功走出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对抗阴影,那时两岸交流、合作大幅增加,大陆舆论场一度流行“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然而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任以来,两岸关系重回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僵持、对抗状态,彼此之间的互信明显减少。大陆舆论场对台强硬的声音日渐升温,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在大陆舆论场引起巨大声浪,一时之间,台海上空仿佛战云密布。台湾民进党政府则致力于“去中国化”,夸大和渲染大陆威胁,对内以“安全”和“反渗透”之名收紧社会控制,对外联合美国、日本来遏制大陆,两岸关系的转圜空间日益缩小。

对两岸关系有重要影响的中美关系同样在近年来面临多年少有的困境。两岸关系的好坏既取决于大陆和台湾的互动,又取决于中美关系。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博弈面向日益突出并有长期化的趋势。2023年复旦大学教授唐世平在《脆弱的未来:2023-2032展望》中写道:“重要国家对于未来的国际秩序的核心基础理念、制度都没有基本的共识……让整个系统的稳定变得脆弱……中美的新冷战将至少维持10年,甚至更长。”无独有偶,去年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表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共识是,用攻击中国来团结美国,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对华立场也一致。同样的,中国也因为美国这个外在威胁而团结起来。”伴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台湾民进党的“倚美制陆”战略与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相互靠拢。

4月2日,马英九参观比亚迪深圳总部,国台办主任宋涛陪同。(中时新闻网)

然而,对抗螺旋不断升级的台海局势不符合大陆和台湾的共同福祉。对于大陆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摆脱经济困境,延续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奇迹,改善民生,发展科技,促进公平正义,展现治理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只有这样,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复兴才能成为现实。

对于台湾来说,保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既是可行的又要急需的。在日益悬殊的综合实力差距下,与大陆对抗既无必要,又会反受其害。民进党的“倚美制陆”战略忽略台美关系的主动权、决定权不在台湾,而在美国。随着美国在台海区域的相对优势不断失去,随着美国被深层次问题所撕裂和困扰,一旦未来形势发生逆转,台湾将面临会否被美国抛弃的困境,昔日的南越和2021年的阿富汗是前车之鉴。

两岸问题的解决不能重蹈历史覆辙,而是应该本着两岸共同福祉的出发点,寻求一个理想的和平方案。这就需要时间,需要相互交流与理解,而非被狭隘、激进对抗逻辑裹挟。赖清德在5月20日的上任和美国大选让今后台湾局势面临风高浪急的风险。马英九访问大陆虽难以改变目前台湾的政治环境,但至少不失为台海对抗螺旋升级形势下的一次缓和局势、增进互信的访问,为两岸关系注入健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