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女性参政率超中港 专家:中港难出小英

撰文: 黄云娜 谢媛彰
出版:更新:

“香港未来几十年也未必能出一个‘蔡英文’。”“7年后再看看有没有女常委。”

HKTV剧集《选战》中叶晴一角形象酷似蔡英文,令不少人期待香港也有女特首,然而,学者分析称,香港缺乏民主制度,难有“蔡英文”。(HKTV)

台湾总统选举在即,民进党的蔡英文一旦当选,势必冲击两岸三地女性主义的发展。《香港01》整理中港台女性参政比率发现,台湾女性立法委员比率是香港的2.3倍,而香港则比内地更落后;学者认为,香港缺乏真正民主政制及公民平权意识,“未来几十年也未必能出一个‘蔡英文’”,而内地女性参政则存在“玻璃天花板”效应,中共建政以来历届中央政治局只有6名女委员,相信短期内也难以出现“女常委”。

记者黄云娜报道

随著世界女性政治人物的崛起,全球近200个国家中,迄今有逾20个由女性领导,邻近的台湾亦势将加入女性执政之列。其实,台湾女性参政及妇女平权的发展,向来为人乐道,堪称“亚洲第一”,仅次于北欧国家,研究女性参政的纽约城市大学荣休教授盖尔布(Joyce Gelb),对于台湾的政治环境印象深刻,指出当地培养女政治家的风气,仅次于盛产女政客的北欧。盖尔布去年9月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就曾形容台湾女性参政程度:

<center>非常了不起!</center>

《香港01》从“最高立法机关”、“公务员体系”及“权力核心架构”等方面,比较两岸三地女性参政比率,发现各地情况大不相同。在“最高立法机关”方面,现届台湾女立法委员比率高达36.6%,但香港立法会女议员比率却只有15.7%,不仅不及台湾的一半,甚至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4%的女性委员比例更落后,未达联合国30%的女性参政标准。

《香港》从最高立法机关、公务员及核心权力架构三方面比较,发现台湾女性参政比率远超中港,而香港甚至比内地更落后。

对比回归后香港第二届立法会(2000-2004年)的情况,当时女议员比率高达18%,换言之,15年来本港女性参政比率不但无进步,反而倒退了2.3个百分点;反观在同一时期内,台湾女立委比率由2001年的20%大幅增加了16.6个百分点,而内地女性人大代表比率亦由2000年的21%微微上升了2.4个百分点,并正逐步提升至25%的目标水平。

不过,在“公务员体系”方面,港台两地皆有近四成官员为女性,可谓“叮当马头”,但“核心权力架构”方面,香港女高官表现突出,扳回一城。现届31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当中,有6位女性,即女性比率达19.4%,比台湾行政院11.6%的女内阁比率高,甚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其委员的权力较国务院内阁成员的更大)8%女委员比率的2.4倍。

碧桦依认为,香港欠缺民主政制和公民意识,导致女性参政率低台湾低。(黄云娜摄)

同根同源而又互相毗邻的两岸三地,不仅在民主发展进程上泾渭分明,连女性参政程度也大相径庭。对此,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碧桦依认为,台湾女性参政模式有其独特性,随著社会运动及政党政治的发展,愈趋自主及多元化,而当地女性参政比率超前主要有两大原因:从上而下的选举配额制度,以及自下而上的公民平权讨论。

台湾立法委员的选举制度中,在第六届以前,一般采用“妇女保障名额”,规定女性当选率为10%至25%,但随著公民社会的发展及平权意识的提升,女性参选比率逐年增加,当选人数突破“保障名额”,配额制度反而限制了女性的当选率;而从第七届开始,则规定不分区立委中,当选女性的比率不得低于50%,女性参政从此大踏步前进。

至于香港女性参政的情况则是矛盾的,女官员和女高官的比率颇高,但女立法会议员比率却偏低。碧桦依认为,女官员比率虽高,但她们只是听话而高效的执行人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政治领袖,而在港英政府时期,立法局采取委任制度,议员并非市民选举而出,尽管在1988-1991年间,女议员比率曾经高达19.3%,但民间始终没有太多的女性平权意识。

蔡英文真诚务实的形象,同样深入香港民心。(蔡英文Facebook)

碧桦依又慨叹,香港缺乏真正的普及选举和民主政制,公民社会的平权意识亦尚未普及,未来几十年也未必能出一个“蔡英文”;碧桦依强调:“就算有,都只是经中央认可的‘女特首’,而非真正由人民选出、会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港版‘蔡英文’。”

不过,盛传是未来女特首的民建联首位女主席兼行政会议成员李慧琼则认为,香港并不缺乏有能力而又有魅力的女性政治人物,李慧琼又表示:

<center>相信不久将来就会有女特首。</center>

民间“女特首”呼声甚高的公民党主席、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则表示,当不得不面对的机会和挑战来临时,自己不会逃避责任,至于这个“责任”是否意指“参选特首”,她称目前仍然有待和泛民主派商量。

毛泽东第四任妻子江青(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史上第一名女委员。(网上图片)

内地的女性参政情况,恰恰和香港相反,“最高立法机关”的女性比率较香港高,但“权利核心架构”的女性比率女却比香港的要低得多。中共建政66年来,中央政治局总共只有江青、叶群、邓颖超、吴仪、刘延东和孙春兰等6名女委员,当中前三者分别是其他委员(毛泽东、林彪及周恩来)的妻子,后二者则是现届委员。

尽管内地和台湾一样实行配额制度,以“提高”女性参政率,但有关制度尚未落实到权力核心架构中,导致中共中央政治局始终是男人天下。中国女权研究专家、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柯倩婷形容,这种“玻璃天花板现象(即女性晋升高层的障碍,虽无明文规定,却真实存在)”比较严重,目前并未看到任何可能突破的迹象,要待“7年后再看有没有机会”。

柯倩婷归结出内地女性参政偏低主因有三:

(1)培养机制力度不足,家庭和社群不支持;(2)文化支持度不够,女性参政被认为主要靠“睡上去”;(3)女性个人的从政动力较低,往往“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