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法官疑审分产案遭报复被枪杀 民众自行执法折射司法制度待改进

撰文: 陈远东
出版:更新:
遭枪杀的女法官年仅38岁。(北京法院网)

当香港有人号召“起底”法官而引起轩然大波之际,那边厢内地法官遭受的攻击与恐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京一名女法官周五更在寓所楼下遭到枪击身亡。事件势掀起全国就法官人身安全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最高人民法院在微博证实,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的38岁女法官马彩云、以及在同院任职法警的丈夫李福生,在周五晚上九时半左右,遭两名歹徒枪击。马彩云身中两枪,一枪击中腹部,另一枪击中左脸,马彩云事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其丈夫李福生则受轻伤。两名凶徒则逃往延庆区后自杀身亡。

最高院在微博上发文,严辞谴责事件。(微博截图)

最高院称,其中一名凶徒曾因离婚后的财产分配问题,跟前妻对簿公堂,惟未能达成共识。而遭枪杀的马彩云,曾经参与该案审理。

最高院表示,马彩云2007年起担任助理审判员,两年后获晋升为审判员,期间每年平均结案近400件。由于表现突出,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法官工作量大 惹影响判案质疑

凶徒行为当然必须谴责,不过当中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究,究竟是什么令凶徒选择了如此极端的方式?

若以马彩云每年结案400件推算,扣除假期后,即每个工作日结案高达1.5件。以2013年全国法官人均每年结案80宗比较,马彩云的结案率是全国平均数的5倍之多。法官的“高速”结案现象,过往引起不少人质疑,包括法官是否能保持专业水准?会否因为赶及结案而作出错误判决?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的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聂树斌案和呼格吉勒图案等,打击民众对司法体系的信心。

因此,总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四中全会上,即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评论指,该说法正正是针对内地一些民众对司法体系信任不足的问题。

内地大量访民每日都聚集在各城市的法院、信访办门外,抗议冤假错案,对司法制度丧失信心。(资料图片)

对司法体系信心薄弱 民众诉诸暴力

出于对法院判决的不信任,许多当事人即使在法院中败诉,亦会选择直接向领导人、信访局、最高院等,上访陈情,造就地方各地、尤其是首都北京,长年聚集大批访民伸冤。由于民众往往将“法治”看成是“人治”,当案件判决结果跟个人期望有所出入时,便容易将矛头指向宣判的“法官”身上,其中部分激烈的人,则会选择自己担任执法者,“履行公义”,酿成多宗涉及执法人员的伤亡和恐吓事件。

去年湖北有4名法官遭刺伤,最严重者身中7刀。(央视截图)

如去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一名男子由于不满法院判其索赔工资败诉,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内,以生果刀连环刺伤4名法官,引起全国关注。最高院随即发布新文件,要求保护法官及其近亲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时惩治在法庭内外恐吓和威胁法官的行为。又如去年10月,广西发生针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连环爆炸,造成7死50多人伤,据称落网疑凶因为司法不公而选择报复。

不过,在该《意见》颁布后不足半年,这次在首都北京竟然有法官被公然枪杀,事态严重,或会再掀起全国就法官安全、乃至民众对司法体系信心问题的讨论。尤其两会举行在即,简称“两高”报告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即将发布。当中会否提及相关内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