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涉及太多地缘政治 中方政治经济扩张或成合作国压力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一个里程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日的峰会上表示,希望今次峰会能取得三大成果,一是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二是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三是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然而,该一带一路的战略存在诸多风险,成败关键在于决策者和参与者能否厘清并化解这些挑战。
一带一路涉及太多地缘政治 中国须谨慎处理
首先,一带一路面临地缘政治的挑战。在中国经济及军事实力崛起之际,国际社会均担忧中国所谋求的新型大国关系会否为现行秩序带来不稳定性,故此坊间甚至有人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姑勿论两者在形式及具体内涵所存在的差异,外界既然已有疑虑,中方应主动释疑,否则一带一路或会陷入信心危机之中。
不论中亚、中东,还是东南亚、南亚,都是传统意义上大国博弈之地,中国虽以经贸合作形式进入上述地区的国家,但仍会引起区域大国的猜疑和戒备。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巴经济走廊,由于印度担心中巴经济走廊会限制了印度的地缘政治延伸,甚或打破地区军力平衡,故印度曾表示强烈反对,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时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该项目。
其次的是,沿线途经的许多区域,政经、社会状况大多十分落后,要么就是不稳定,部分国家更存在长期主权违约记录,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十分巨大。
中国仅为出口过剩能源及相关技术 将与合作国两败俱伤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社评则指出,中国并未主要把“新丝绸之路呈现为一个发展项目,而是为了在难以摆脱经济增长乏力、贸易量停滞的当今世界将其作为刺激贸易的手段”;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中国的长处,中国的存款超出了国内的投资需求,中国也拥有承接大项目的经验,但令人担心的是,“该计划在为中国已经压力巨大的金融体系带来更大压力的同时,将会输出其经济体中最糟糕的方面”。
文章同时指出,中国仍受到资金配置效率低,及随之而来的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拖累。在一带一路的计划里,中国主要兴趣将成为出口过剩能源及相关技术,以向合作国提供相关项目建设,问题是这或许不是合作国需要的。支持项目建设的贷款将不会被偿还,进而损害合作国的信用评级,并导致不良资产堵塞中国的金融体系,两败俱伤。
由于一带一路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目的,正为中国欲加强其在整个地区的政治实力。文章指出,“如果屈从于中国的地区领导地位是获得廉价贷款的代价,那么这些贷款甚至更不太可能得到有成效的利用。当存在太多附加条件时,许多国家即使它们需要资金,也许不愿接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