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五个“不”亮明立场 破除围绕“一带一路”偏见

撰文: 陈晓
出版:更新: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题讲话。 (新华社)

一连两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上午在北京开幕,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美国、日本、韩国和朝鲜则派代表出席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题讲话,除回顾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外,还对“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以及宣布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发展计划上的立场和新计划。

多维新闻分析认为,习近平此次讲话关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政治立场和计划最受外界关注,而习近平以五个“不”,向外界表明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立场,破除了外界对于“一带一路”所持有的偏见。

习近平在开幕式前与各国领导人合影。 (中新社)

习近平以五个“不”表明立场

习近平在主题讲话中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同时,“一带一路”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分析认为,习近平的讲话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立场。中国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并非要打破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建立利益关系小集团,而是希望树立共建共享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图为全体领导人和代表们合影。 (新华社)

讲话破除围绕“一带一路”偏见

此外分析指出,一直以来,外界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有不少偏见,其中以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和“到处乱洒钱”最常被提及。不过,美国二战后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的同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经济社会制度进行了重塑。反观中国则提倡在避免干涉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情况下,促进各国以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再通过自由贸易令双方获利。这与“马歇尔计划”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于“到处乱洒钱”的质疑,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3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达到952份,涉及金额达到222.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8%,而完成的营业额达143.8亿美元。

这些数字显示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表现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差劲。虽然目前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在投资时仍面临不少如安全等当地社会政治问题,但是总的而言绝不会出现“打肿脸充胖子”,在外国乱洒钱的情况,毕竟“闷声发大财”依旧是中国人做生意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