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业打著共享招牌抢赚会员押金 单车之后篮球尿袋雨伞乜都共享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内地共享单车正热,近来又出现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器(尿袋)等打著共享名号的其他商业模式。这种类似租赁业的商业活动,目的是赚取庞大的会员押金。

天津市民在共享单车集散点取还单车。(中新社)

内地共享单车引乱象 官商民三方协调才能“共享”

万辆共享单车挤爆深圳湾公园游人无路可行 今禁入恢复宁静

内地“共享单车”火爆背后:乱停乱放须规范 蓄意破坏要严惩

共享单车去年开始出现在内地各大城市,标榜“不需拥有、使用时付费”。一般来说,使用者须先交人民币299元押金,透过手机APP,就能在周边找到共享单车骑乘,每半小时1元起计价。

共享单车因为便利、解决民众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受到肯定。脑筋动得快的商家,马上推出许多打著共享名号的其他商业模式。

近日共享充电器在昆明亮相。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就能完成充电器租借。(中新社)
内地高校出现共享篮球。(网上图片)

不算共享经济 是租赁的一种变体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内地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共享充电器“街电”和“来电”都获得企业初期融资,此外还有共享雨伞、玩具、服装等。共享篮球的用意,是让篮球爱好者相约打球时,不必考虑携带器具的存放问题。

报道引述互联网观察家葛甲指出,这些都不算共享经济,而是租赁的一种变体。共享经济的用意是将闲置资源共享,达到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一家公司买了充电器设置在外让人使用,期待形成使用习惯后再来收费。

庞大押金遭挪用?

也有分析指出,这些业者都采用了押金模式,譬如使用共享充电器的押金是100元,一旦有庞大的会员加入,业者收到的资金就很可观,投资人看重的也是这部分。

今年初以来,共享单车业者坐拥庞大资金流,是否合理和安全引发许多质疑。新华社3月底就刊文指出,以共享单车业者ofo和摩拜各拥有超过千万用户来看,两家公司的押金存量合计近60亿元。

理论上,这些押金帐户不能被移作他用,不过,有些网友曾遭遇退还押金困难或延后的情况。报道引述专家呼吁,应设立第三方机构监管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