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记者赴丹麦生蚝泛滥区“试食”:一个累字 生吃还有风险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最近丹麦生蚝在内地引爆话题。丹麦驻华大使馆不经意的抱怨丹麦生蚝泛滥成灾,引得中国网民摩拳擦掌,颇有“路见生蚝拔刀相助”的豪情。甚至号称已经准备好调料,锅铲。就等申请签证去丹麦大吃一顿。真是遍地生蚝不要钱吗?有大陆媒体记者就实地体验了一次。过程感受不太美好。

丹麦驻华使馆连发几篇微博,在内地引爆生蚝话题。(截图)

丹麦驻华使馆发文说,这些入侵生蚝主要集中在西南海岸的瓦登海国家公园以及日德兰半岛北部的利姆水道地区。在瓦登海国家公园,当地有“生蚝Safari”游览项目。Safari原指在非洲观看或狩猎野生动物的旅行。而“生蚝Safari”,就是瓦登海国家公园为发展当地旅游,开发的“农家乐”项目。导游带领游客,在退潮后去浅滩湿地上捡拾生蚝。

出发前,需要穿好防水连靴裤,带上网兜、防水手套等工具。到达海滩之前,沿途是大片草地,牛羊在路边悠闲地吃草,不时还能看到成群的野鹅飞起,。

进入浅滩,马车带游客来到了一处生蚝、贝类密布的海滩。浅滩上,大小不一的生蚝和贝类或裸露,或混杂在海草从中,虽然看上去遍地都是,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只是空壳,要找到活的生蚝,还得不断翻捡。

捡拾生蚝需要一直弯腰,时间一长便觉腰酸背痛;加上海风又大,冷气逼人,“农家乐”的体验大打折扣。

不到一个小时,每个人的网兜里都已经收获数十只生蚝,马车主人于是招呼大家到马车旁,打开一瓶香槟,来一顿“蚝酒野餐”。

以瓦登海为例,因为采拾往往要等退潮后离开岸边到几公里以外的浅滩,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很可能空手而归;另外,涨潮时海水深处可达2米,如果不熟悉涨潮退潮的规律,也会带来很大风险。

另外,夏季生蚝可能会沾染有毒的浮游生物,所以当地旅游部门不鼓励大家夏天去采拾生蚝,最佳时间是10月中旬至来年4月底。不过,位于北欧的丹麦冬天非常阴冷,又是在空旷无遮拦的海滩,因而真正适合去采生蚝的时间相当有限。此外,旅游部门警告说,不管有没有导游带队,游客食用生蚝风险自负。

实际上,丹麦使馆所说的泛滥的太平洋生蚝,是当地的入侵物种。丹麦科技大学贝类研究中心负责人延斯•彼得森教授说,太平洋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瓦登海出现,其扩散蔓延会跟利姆水道地区的本土欧洲生蚝和贝类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还有可能传播寄生虫和疾病,因而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但目前还称不上生态灾难。

而当地人平时常吃的生蚝,主要还是野生欧洲生蚝。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瓦埃勒市场,“太平洋生蚝”单价18丹麦克朗(约20元港币),而产自利姆水道的欧洲生蚝虽然个头较小,但价格更贵,要40克朗(约45元港币)一只。

内地记者最后提醒兴奋的中国吃货们:当带著调料和锅铲奔赴丹麦的时候,一定要看准目标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