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分担首都职能望与深圳浦东三足并立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河北省安新县(雄安新区其中一部份)。(新华社)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提并论,更称之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官方通知显示,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意味北京政治、行政、军事以外的首都职能都可能迁往雄安,尤其是教育、科研、商业和非金融等行业,用以缓解北京在人口、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开发的新模式。

地处京津冀腹地 被赋予七项重点任务

据了解,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京津两市中心距离相约,仅130公里左右。

雄安新区筹委会及临时党委目前已经成立,并由河北常务副省长袁桐利担任临时党委书记,河北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局长刘宝玲任副书记兼筹委会主任。袁桐利曾任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对建设新区有丰富经验;刘宝玲在河北工作多年,曾任保定市副市长,熟悉当地情况。

此外,曾担任深圳市长7年,履新三个月的深圳市委书记许勤日前调任河北副书记,或将以其治理深圳经济发展的经验,推动雄安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更被赋予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合作新平台。

位于河北省容城县的白洋淀高铁站。(新华社)

大学或首当其冲迁入新区

目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正面对资源过份集中、人口超负荷、交通堵塞等种种问题。为解决问题,一直有传中央有意“建立副都”甚至“迁都”。而这次建立雄安新区,目的正是分担首都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京津冀创新发展。

有分析认为,和浦东、深圳相比,雄安新区缺少水运和充足的淡水供应,难以大规模发展工业;北京的行政机关和军事指挥机构也不会搬迁。因此,教育、科研、商业(非金融)等行业可能最主要的迁入目标,大学或“首当其冲”,而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入雄安新区的样板学校。

确实,北京是中国名校的集中地,拥有8所“985工程”(内地建设一流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一共39间)大学和26所“211工程”(建设“重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教育计划,一共112所)大学,数量远超其他省市,搬迁大学入雄安新区确有一定可能性。

雄安新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新华社)

专家:摆脱北京式利益格局,成为改革发动机

内地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研究专家罗天昊亦在网上撰文分析指,雄安新区以“突袭”的方式宣布,其中大有深意,又指新区首次在国家层面被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当中有多个重大战略使命。

罗天昊指,中央“声东击西”,明确雄安为首都副中心,通州为北京副中心。“副都”用以分散首都政治经济风险,稳固国都,毕竟北京资源过份集中,所有的中央机关都在北京,100家国企中有超过80家在北京。“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罗天昊又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未能彻底完成,两直辖市和河北省一直难以协调。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实际上等于为河北“加持”;调深圳市委书记进河北,亦有加大河北发展力度之意。未来,与京津、河北发展权限和力度基本对等,有利彻底落实京津冀发展计划。雄安新区定位甚至高过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寄望于与深圳浦东三足并立。

罗天昊强调,中国国内利益集团势力强大,而且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雄安新区的设置有利打破这种利益格局,摆脱既有利益牵制,创造新的改革氛围,开创新的局面。而且,京津沪等直辖市最近几年,在很多领域改革落后,比如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改革等领域,不是领先全国,而是落后全国。“雄安新区将摆脱北京式利益格局,一片荒原好纵马,锐意改革,成为新的改革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