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河南出土明朝御史古墓 墓主尸体官服保存完好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处下水道工程在挖掘时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墓志铭记载墓主顾朴生前任右都御史,是明朝著名清官顾佐的孙子。墓穴开启后发现墓主尸体已成干尸,官服完好几无破损。
综合法制晚报、大河网等媒体报导,多名网民日前在微博发帖,3月20日前后,在河南省太康县万城商贸集聚港东南方一个下水道施工现场,进行机器作业时挖出一座古墓。
报道表示,由于这处施工并未按照规定事先上报文物部门勘探,导致这处古墓遭到破坏。古墓目前已被人用塑胶布遮起来,墓中放著2副棺木,里面有一男一女两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其中男尸官服完整,几乎无破损。
报导指出,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顾朴,是明朝御史顾佐的孙子。根据《明史》计载,顾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是明朝建文年间进士,因其为官刚正,曾被比作北宋的包拯,后葬于太康县,而顾佐之墓于1989年被太康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报道引述网民表示,工地出土了宝剑、扇子等文物,遭人拿走不见踪影。
对此太康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表示,明代严惩贪腐,官员多是薄葬,所以墓内并无值钱器物;经当地文物部门考察,认定并无太多文物价值,网传文物被人拿走,并不属实。
不过对于当地官员的说法,文物专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恒认为,现场出土了官服、干尸等,肯定有考古价值,“五、六百年的尸体,比较完整,官服几乎没有破损的地方,怎么能说没有文物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