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下月维修休馆半年  两会前夕敏感时刻引猜测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2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发布公告称,从3月1日起,将进行为期半年的维修计划,届时将暂停对外开放。在两会即将召开的敏感时刻,当局罕见关闭毛纪念堂半年之久,难免引起外界猜测。近年多有传言,要把毛主席遗体迁出纪念堂,迁回湖南韶山安葬。

这次的维修达6个月之久。上一次这样的大修是2007年。(网上图片)

据了解,毛主席纪念堂每年都要进行例行的设备维护和检修。一般都在3月,近年来多次维修时间都是3月1日至20日,一般维护和检修项目包括对整座楼的电器设备如空调、照明设施以及其他机器设备进行维护等。

但这次的维修,从3月1日到8月31日,足足6个月之久。上一次这样的大修是2007年,同样的说法“鉴于纪念堂建筑和内部设备需要维修”,纪念堂在2007年3月3日至9月20日这个施工期暂停对外开放。可以看出,那次维修时间更长,将近7个月。再往前,是1997年。那次大修的持续时间更长,从1997年4月1日持续到12月31日,持续9个月。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官网截图。(网上图片)

谁来修?这次修什么?

谁来维修毛主席纪念堂?据了解是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该公司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程总队,现隶属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曾承建了京西宾馆、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中办系列工程、中组部等中央单位办公楼工程。

据公司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2017年2月20日,总公司成功中标毛主席纪念堂改造工程。该工程由一公司承建,建筑面积40744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二层,主要进行机电改造和部分值班室、接待厅环境改造。

毛主席纪念堂选址曾有多种声音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著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为毛主席遗体安置的选址和建筑设计方案会谈商讨。有代表提出为主席设计陵墓的计划,但被否定。10月9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将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

纪念堂选在哪里建?一开始有多种声音,包括天安门广场、中南海瀛台、香山等地。经过几轮磋商,纪念碑南侧选址方案被确定。在天安门广场新建一座建筑物,不是那么简单,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尤其是建筑物的高度和风格要和周围已有的建筑要协调,最后定位纪念堂通体高33.6米。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纪念堂会有正阳门的大屋顶剪影罩在纪念堂上。另一方面,纪念堂不会有压倒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势。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1977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在纪念堂北大厅隆重举行。华国锋参加了奠基仪式,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纪念堂内交腿坐像邓小平拍板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纪念堂大厅中央的毛泽东坐像方案,创作中始终有两种不同看法:坐像交腿还是不交腿。中央选定了交腿的方案。坐像制成后,有人认为交腿像生动、亲切,但与纪念堂庄严肃穆的氛围不够协调。

中央又研究讨论了这些意见,决定重塑一尊平腿坐像,把交腿坐像换下来。但是执行该决定很繁琐,最后邓小平拍板决定不用换了。这样毛泽东交腿坐像就没有再更换。

毛泽东遗体防腐方式列国家机密

毛泽东遗体因放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内展示,其遗体防腐难度非常高。毛泽东1976年过世时,中国对遗体保存的经验不足,当时世界上有做遗体防腐处理的知名案例包括苏联前领导人列宁与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等人,但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因此派员向越南取经。越南前国家主席胡志明在1969年过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保存于水晶棺,于1975年公开展示。毛泽东遗体防腐完成后,亦是装入水晶棺,于1977年在毛主席纪念堂开放民众瞻仰迄今。

毛泽东遗体防腐难度高,因公开展示须维持容貌,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高,各国对于其领导人的遗体防腐方式常列为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