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跌落“地狱” 马英九被指错在不懂民间疾苦
“马英九的生命太顺利、太优越,即使很努力也不能把自己摆到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想问题,他就是不懂!”
出生于旺角广华医院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可说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台湾政治人物之一,八年前上任之时,可谓集万千宠爱在一身,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但八年过去,却成就有限、问题一堆,民望最低时跌破一成,以至于被视为国民党的负资产。一向自命清廉而又抱负远大的马英九,对于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困惑和灰心的。有学者认为,他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懂得民间疾苦,却又自以为是。
马英九2008年首次竞选总统时,除了选票远远抛离来自民进党的竞争对手谢长廷220万票外,立法院113个席位中也赢得其中81个,其后的22个县市长选举,国民党也赢得其中15个。这除了他魅力过人和形象讨好外,也得益于民众对前总统陈水扁的厌恶。当时马英九所面对的局势可谓是再理想不过: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到立法,尽在国民党的掌控之中。他的施政几乎毫无障碍,理应做出良好成绩,但实际情况却乏善可陈,最终导致了太阳花学运的爆发。
马英九上任以来,民众的感受是薪酬倒退,民众生活日益艰难;大学毕业踏进社会的青年前景黯淡,有调查指,目前台湾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入职月薪约为25000元新台币(约6000港元),令年轻人看不到成家立业的希望;社会管理混乱,问题食品层出不穷。不少人将问题归咎于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因为大财团从中获益甚丰,但普罗民众却失多于得。太阳花学运之后,2014年底举行的“九合一”选举成为了民众的宣泄口,国民党“输到甩裤”,连传统“票仓”台北市的市长席位亦输给被视为泛绿阵营的独立候选人柯文哲,国民党在县市长的数量上亦优势丧失殆尽。
精英思维无法融入台湾基层政治
要说马英九不勤政爱民无疑是有失公允的,但为何事与愿违呢?台湾前总统府国策顾问、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系主任的翁松燃教授,在台湾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马英九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民间疾苦但又自以为是。翁松燃不无感慨地说:“马英九的生命太顺利、太优越,即使很努力也不能把自己摆到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想问题,他就是不懂!”
最能反映马英九这个问题的,当数2009年的“八八风灾”,这次台风造成近700人死亡。马英九去巡视时有灾民抱怨见他一面很难,他竟然说﹕“我不知道你在找我啊!我现在来了啊!你不是见到了吗?你要我做什么?”灾民在打断他的滔滔不绝时,他不耐烦地说:“让我讲完再救你们!”CNN记者采访他时,他竟然说灾情严重是“灾民不愿意撤离”。这种不近人情的话还有不少,被网民辑录成集放于网上,成为马英九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翁松燃补充称,马英九具有强烈的传统党国精英思维,向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他的这种精英心态,加上“不沾锅”的个性,使他无法在台湾基层政治圈展开交际工作,因为台湾政坛尤其是基层政坛的黑金政治问题严重,但他对此非常“水土不服”。
同时,他也视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民进党“党鞭”柯建铭这些有能力在黑白两道打滚的人是不干净的政客。更可恶的是,这些“不干净”的人,正是在立法院阻挠马英九推动“伟大”政策、追求历史地位的障碍。
但无论是谁、无论何事,都无法阻止马英九“名留青史”这个人生最大的追求。哪怕他的两岸政策已经引起诸多不满,他依然不屈不挠地推动“习马会”的上演,希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习马会”的确为他个人加了一些分,民望从不足一成反弹至超过两成,但翁松燃认为,马英九在“习马会”上太过喜形于色实在不该。“台湾很委屈,你是这个地方的总统,也许你在这个会有功绩,但台湾有条件给你沾沾自喜、喜形于色吗?”马英九能否以“习马会”名留青史,似乎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记者傅霾澈、黄俊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