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京晋浙监察委成立 中央监察委架构雏形已现
国家监察委体系的改革近日有新进展,中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京晋浙三地中,山西和北京先后发布改革架构消息。山西方面1月17日任命任建华为山西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陈学东、郝权、孟萧为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其后1月20日,北京纪委书记张硕辅当选北京市监察委主任。随着全国“两会”将近,监察委这个神秘的部门的轮廓也开始清晰。目前来看其在中国权力体系内的位置极有可能与“一府两院”并列,成为新的国家权力机构。
而对比山西作为首个监察委名单出炉的省份,或许我们也可以对其他地方甚至中央监察委的人员架构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首先看山西监察委的构成。作为试点省份,山西监察委共有10名人员组成“1正3副6委员”的架构。
其中,监察委主任看来无疑将由纪委书记担任,北京纪委书记张硕辅的任命也是如此,由此更可以推测浙江省纪委书记任泽民将担任该省监察委主任。而3名监察委的副书记,也都由3名山西省纪委副书记包揽。也就是说在“1正3副”的高层设置上,省监察委与省纪委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可以想见北京纪委副书记李振奇、杨逸铮、王贵平很可能不出意外地成为北京监察委副书记。
6名委员中,则包括监察系统3人——何青和王成禹二人系监察厅副厅长,以及一名监察室主任荣奋刚;检察院系统1人——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王海林以及纪委系统2人——山西纪委常委王帅红和山西纪委副厅级党风室主任孙京民(注:何青是山西纪委常委,山西省监察厅副厅长)。
中央监察委由中纪委为主要构成
那从山西、北京监察委的架构中,我们可以尝试推断中央监察委未来可能的架构。
第一点基本已经敲定的,中央监察委主任将由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担任。放在今天就会是王岐山。这种设置的考虑也表明监察委还是以中纪委人员为主要构成,以“党领导反腐工作”为根本出发点。
其次在架构上,有鉴于目前中纪委书记一共有7名是“一正七副”的架构体系,中央监察委是否会遵循“1正3副6委员”的架构暂时并不清楚。
赵洪祝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的中纪委副书记,入围应该没有问题。其次,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杜金才(军队),有最高法经历的张军(法院),监察部部长杨晓渡(政府)三人入围合乎监察委的整合布局。至于公安系统出身的刘金国和“新星”李书磊,也各有各的长处。老资历的吴玉良明年66岁,按规定已到退休年龄。而1947年生人的赵洪祝则年近70,应不会再迁任监察委。
3月底完成省级监察委组建
12月下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苗庆旺数天前首次披露出“时间表”:试点地区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筹备组建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推动检察机关相关部门转隶,确保2017年3月底完成省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2017年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
全国两会在即 王岐山透露中纪委反腐布局
另外1月19日,中共官方披露了王岐山在中纪委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及诸多中纪委反腐布局。
其中提及,就监察体制改革,中纪委曾先后召开了20多次会议。王岐山表示,“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6次专题研究,来审议通过改革和试点方案,决定整合反腐败力量,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王岐山还提到,中纪委召开20多次会议研究制定改革和试点方案,深入试点地区调查研究。就2017年工作部署,王岐山强调,“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国家监察法一审、二审”。抓紧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编制“三定”规定,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做好组织机构、干部人事、法律法规准备。
预计其他各省市监察委将于明年初全面铺开,在2018年3月举行的人大会议上,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将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