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敦上”两个优势一个变数 吴敦义料可成国民党新主席
台湾前副总统吴敦义周一(9日)召开记者会,宣布“义无反顾,勇于承担”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包括国民党“本土派”(本土蓝)领袖王金平,中生代江启臣、新生代蒋家后人蒋万安在内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党鞭廖国栋与一众地方首长皆表态力挺吴敦义。就在两天前的1月7日,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表态参选,这意味在本年5月20日举行的第7届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将由现任党主席洪秀柱、前行政院院长吴敦义与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三人角逐--这将是决定国民党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选部署之前哨战,亦是决定国民党未来之关键一役。乘党内分裂、基层党员不满乘时而起的洪秀柱,到底能否继续“坐庄”,还是会被党内实力坚强、得到国民党各主要派系支持的吴敦义赶落台,抑或是郝龙斌渔人得利?《香港01》现为读者分析。
2016年台湾大选,国民党遭遇历史性大败,总统候选人、被视为国民党下一任领袖之一的朱立伦辞任党主席。“换柱风波”主角、被外界视为“急统”、地位“B咖”(二线角色)、外号“小辣椒”的洪秀柱在去年4月的党主席补选中,击败“本土派”(本土蓝)代表黄敏惠,成为国民党建党百年以来首位出任党主席之女性。然而,当时就有分析指出,洪秀柱之所以能顺利当选,固然得力于国民党内唯一专业党部、以高投票率著名、以退役军官子弟为核心的“黄复兴党部”支持有关;但当时党内各重量级人物皆没有出选“补选”却是关键--当时就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其因是为了部署本年举行的第7届国民党党主席选举。
不出所料,台湾前副总统吴敦义周一(9日)召开记者会,宣布“义无反顾,勇于承担”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包括国民党“本土派”(本土蓝)领袖王金平,中生代江启臣、新生代蒋家后人蒋万安在内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党鞭廖国栋与一众地方首长皆表态力挺吴敦义--就在两天前的1月7日,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表态参选,这意味在本年5月20日举行的第7届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将由现任党主席洪秀柱、前行政院院长吴敦义与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三人角逐--这将是决定国民党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选部署之前哨战,亦是决定国民党未来之关键一役。《香港01》将为读者作分析,三人胜算为何,有何不足:初步分析结果是吴敦义当选呼声最高、洪秀柱连任有难度,郝龙斌或成影响胜负的“造王者”,以争取来年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筹码。
吴敦义具资历与威望
之所以说吴敦义呼声最高,在于吴敦义有两大优势;但亦有一个重要变数。
第一个优势是资历与威望。与洪秀柱同年出生的吴敦义不仅在党内资历完整,从地方到中央亦有丰富的选战经验与行政经验,与洪秀柱相比,吴敦义在国民党内人脉资源丰沛得多。就国民党党职而言,吴敦义从下到上曾担任台北市党部主委、国民党中常委、中央评议委员团主席、秘书长、第一副主席至以至代理主席,党内人望非这位屡被党内大老批为“暴冲”的洪秀柱能所比。就竞选经验与行政经验而言,吴敦义早在1973年就获国民党推荐参选台北市市议员并当选,其后又返乡(吴是南投人)参选南投县长,成为其时最年轻之地方首长;又在1990年任高雄市长并于1994年连任成功;2002年再次返乡参选南投县立法委员,连续三届当选;2009年担任行政院院长,为时任总统马英九任内任期最长的行政院长,并在上届马英九任期间担任副总统,更是洪秀柱无法比肩。
一般情况下,资历与威望是“资产”而非“包袱”,在国民党惨败后亟需改革的情况下更形宝贵--观乎洪秀柱从党主席补选胜出后,国民党党内不服洪秀柱之声此起彼落,洪秀柱本人与国民党党内要角特别是立委,关系难言亲密,在党内大有“无兵司令”之感。当中固然与洪秀柱触动到彼等既得利益有关,但其关键处始终在于洪秀柱屡次失格,不顾党内凝聚已久的共识(如不断力推“一中同表”)--洪秀柱以其在立法院辛辣问政的风格领导国民党,故时有洪秀柱以意识形态行先,不愿务实忽视党内整合的批评--重点在,与洪秀柱相比,吴敦义在国民党这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即便缺乏“一掌定乾坤”的“大魄力”,至少也能整合、修补“本土蓝”、“正蓝”与“统蓝”三大路线之争的威望,以迎接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大选。
事实上,吴敦义在参选感言中大打“经国牌”,实在不无强调自身在党内的“正统传承”之地位,反照在党内一直被视为“B咖”(二线)的洪秀柱。吴敦义在感言中提到在台湾地位崇隆的蒋经国对其之提拔与赞许,说到当年“经国先生在便条纸上亲笔写上吴敦义三个字”时更忍不住哽咽;又称按照蒋经国指示,国民党要“深根”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并强调蒋经国所说过的这些话“回荡在耳边数十年来没有忘掉”--洪秀柱不顾党内反弹,力推“一中同表”,其种种“急统”行径不仅引起占国民党半壁江山的“本土蓝”不满,更引起包括马英九、吴敦义等为首的“正蓝”不满,要“深根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可谓对洪秀柱的“直击”。
吴敦义得到党内各主要派系支持
第二个优势在吴敦义得到党内各主要派系公开“祝福”,辅以“第一个优势”一同分析,党内对现任党主席洪秀柱之不满、希望“柱下”的政治现状实在是不言而喻。包括国民党“本土蓝”领袖、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中生代江启臣(亦为党团书记长)、新生代蒋家后人蒋万安在内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党鞭廖国栋与一众地方首长如南投县长林明溱、彰化县议长谢典霖等表态力挺--如果说江启臣、蒋万安、廖国栋等人支持吴敦义是可以预期,那作为“本土蓝”代表、在2013年的“九月政争”与马英九斗到天昏地暗的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在去年年底公开表态支持被视为“马系”的吴敦义成为党主席,称“吴敦义当然是最好的人选,大家都期待吴来做,若能公平竞选,出来选也符合众人期待”可谓一槌定音;而王金平这句“吴敦义当然是最好的人选”其实还有下一句,就是“郝龙斌也是很好的人选”,又暗批洪秀柱领导方式,指“国民党不能用义和团式做法处理争议,要让人民感觉理性,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言下之意,就是“anyone but hc(秀柱)”。
国民政府播迁台湾后,伴随时间推移,国民党渐渐出现的所谓“本土派”(本土蓝)实在是情理之内;但所谓“深蓝”渐渐分裂成为以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一中各表”为核心理念的“正蓝”,与“深化九二共识”、“力促统一”的“统蓝”--在“本土蓝”与“正蓝”互相倾轧之时,以洪秀柱为代表的“统蓝”,挟对国民党上层精英不满的军公教“弹出”,最后才造成如此局面。王金平的公开表态,释放的政治信号就是“本土蓝”宁如支持“正蓝”,也不愿“统蓝”的洪秀柱继续存在。
“黄复兴党部”取态成关键
所谓“一个重要变数”,是指在以退役军官及其子弟为核心,素以动员力强、投票率高的“黄复兴党部”会否继续支持洪秀柱,还是会倒向吴敦义,甚至是公开支持郝龙斌--抑或是出现第四种情况,即“不表态”或“没有共识”;以及郝龙斌的“认真程度”。“黄复兴党部”之所以重要,乃因“黄复兴党部”是国民党内唯一专业党部,即党内唯一有组织、有资源而又合法的“党内党”,其态度至关重要;事实上,洪秀柱之所以在去年4月的党主席补选“跑出”,外界普遍意见是认为黄复兴党部之支持为其主因--洪秀柱近期祭出的“拼选改革方案”被认为是扩大“黄复兴党部”影响力的方案,作为党内“宿老”,吴敦义亦不可能不去拉拢黄复兴党部--事实上,吴敦义纵使反对改革方案中被认为是有利洪秀柱的“拼选”部份,但亦主张“应增加其党代表名额”以安抚黄复兴党部,可见黄复兴党部实在是党主席选举必争之地。
观乎黄复兴党部在洪秀柱上台后的种种互动,并无“热情变淡,爱情消散”的大迹象;而洪秀柱亦明白黄复兴党部是其在党内几乎的唯一凭借(任主席后亦向其“派糖”)--郝龙斌全力狙击吴敦义、吴敦义狠狠得罪黄复兴党部,这是没有一众党内“大老”加持的洪秀柱唯一变数。然而,此情形发生的机会并不高--一来吴敦义深暗国民党党内文化,身段柔软,在此一关键时期不太可能去挑衅黄复兴党部;在此情形之下,吴敦义作为党内威望甚高的领袖,黄复兴党部亦不太可能公开反对吴敦义,而吴敦义其实只要做到黄复兴党部不致于公开反对之,即已功成一半。二来在参选时表明希望国民党主席“不只是热衷海峡两岸的高空,而是知道老百姓苦在哪里”的郝龙斌,也是反对洪秀柱这种“急统”行径、对其“暴冲”深感不满的党内高层之一;郝龙斌的最大盘算,可能就是扮演在选战中“造王者”的角色,在最后关头可以多在吴敦义一方多赚筹码,以2018年“九合一”地方选举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