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獒热崩盘:弃狗遍荒野、威胁藏区人畜打破生态平衡
藏獒在内地一度被视为价值数十万的奢侈品而掀起一阵“藏獒热”,然而时至今日一头藏獒的价格已经转瞬间跌千元以下,而更有大陆媒体报道,有大量藏獒被以每公斤十数元人民币的价钱卖到屠宰场剥皮拆骨成为盘中餐。然而在藏獒饲养源头的藏区,大量狗农在藏獒热崩盘之后,生意难以为继不得不将藏獒弃置荒野。
澎湃新闻报道在青海三江源,出现了三只藏狗围攻一只雪豹的情况。这样的情景过去十分罕见,但大约从2012年开始,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注意到,成群的藏狗愈来愈多出现在雪豹的栖息地。栖息地破碎化、加剧的人类活动、盗猎、气候变化等等。而现在藏狗加入了雪豹食物链竞争。
这主要得归咎于前几年市场上的“藏獒热”。在一些地区,人们已经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藏獒热后野狗泛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毛庄乡,乡里的流浪狗收容中心建立前,人们走路去苏莽寺常提心吊胆。“寺庙周边是流浪狗最集中的地方,经常有好几十条狗都趴在院门口。”苏莽寺的管家扎西回忆。喇嘛和访客们时常在那里用剩饭来喂食牠们,这造成了流浪狗在寺庙周边聚集,被狗咬伤的案例也愈加频发。“老人和孩子们都不敢单独上街。”
扎西在一年以前就开始琢磨解决毛庄乡流浪狗问题。极少数的地区选择了集中打狗,但在扎西看来,这一方法完全不可取。“怎么说都是一条生命,”他说。不仅是扎西,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们大多反对这样极端的处理方式。
2016年5月,寺院和乡政府合筹50万元,建起了流浪狗收容中心。在沿着河岸进入毛庄的道路旁大约有近千只流浪狗被圈养在铁栏后。“藏獒在市场上没什么价值了,被扔的狗就越来越多。”扎西说。在玉树,几乎家家户户养狗,尤其是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上,以忠诚和勇猛著称的藏狗,是牧民保护牛羊不被狼群等野生动物袭击不能缺少的帮手。但曾经被卖上天价的藏獒,改变了这一切。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51岁的尕格亲历了这个市场的兴起、顶峰到最后崩盘,“跟赌博一样。”
2004年前,他在各地的寺庙里以作画和雕刻为生。回到家乡后听说养狗成了一门生意,于是也参与进来。先是从亲戚那里买了条狗,然后通过配种、繁育,慢慢的做成了拥有几十条藏獒的养狗场。在市场走上坡路的时候,他只要坐在家里,就有买家们千里迢迢找来。
再后来,尕格就自己拉着狗跑了出去。先把十几条体型硕大无比的狗拉上装上货车,运抵西宁,再从那儿经由火车转运,辗转到山东、北京等地。藏獒市场最红火的时候,他的一条狗卖了200万元。
不过,繁育的风险也很大。市场上并没有什么标准可言,一只獒好不好全凭买家的喜好。通常来说,那些通身长毛、四蹄粗壮、头看起来像公狮一样的藏獒会受到欢迎。但并不是每一只狗生下来都长这样。好的被人买走成了獒,不好的留下,变成了没有什么身价的狗。
那些一夜致富的故事不断地冲击着高原上各个村庄,在玉树,和冬虫夏草一样,藏獒很快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营生。
然而好景不长。成立于2009年的青海省藏獒协会原本是为了推广这一市场,但仅3年后,80%的会员都不再饲养藏狗。秘书长周艺说,如今会员剩下不到50家,“什么活动也办不起来。”
尕格的印象里,大约从2010年起就鲜少有外人再来寻找藏獒,2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卖出过一只獒,之前赚的钱都很快赔进去,天价神话不在。与此同时,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灾后重建将更多的人从草原搬到了更为集中的安置区,饲养藏獒的场所也不复存在。短短几年间,越来越多的狗就变得无家可归。
留下了4头藏獒圈养在小屋前的院子里,尕格实在割舍不下,“我不能因为牠们值钱的时候养着,没价值了就扔掉。” 其它的,尕格都托付给了草原上放牧的亲戚。
但更多的人没有选择。一只成年藏獒的食量惊人,如果是喂食狗粮,一个月可能需要花费几千元。“有的人也不舍得丢在大街上,就都扔到寺院来。”扎西说。
在三江源从事生态研究的人最早关注到流浪狗激增带来的问题。为了弄清流浪狗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他们通过流浪狗粪便分析了牠们的食物构成。研究者之一、原在青海从事环境保护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王云祥说,分析显示,牠们1/5的食物是野生动物,另有约一半来自于牧民饲养的家畜。
在高原,地方政府已经在局部地区建立了流浪狗收容中心。玉树州州长才让太在今年9月的州委会上透露说,以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玉树政府已经投资兴建了5个流浪狗收容中心,收容5000余条流浪狗。
回到毛庄,收容中心的运营时常让扎西担心。近千只流浪狗每天要吃掉至少10袋青稞面和饲料,再加上寺院每一天在各个村庄收集的剩饭,这仍然只够牠们每天果腹一餐。如果没有外界资助,寺院无力再承担更多运营费用。
站在收容中心的铁栏外,扎西摸着他胸前的串珠说,“这些狗出去了可怜,关在这里也很可怜。”自中心运营后,他注意到会有人趁着深夜把家里的狗丢弃到这里,收容中心外的狗又逐渐多了起来。
“我希望人们不要再扔狗了。”他说。
(综合报道:澎湃新闻、果壳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