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内地尊毛去毛观点两极
今日(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3周年纪念日,在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市及国内多个地方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中以大量图片、模型展现毛泽东的功绩,但是对于毛泽东自称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之一的文革却只字不提(另一件是1949年将国民政府赶出大陆)。毛泽东认为前苏共上世纪50年代末期变质为修正主义,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防止中共重蹈苏共的覆辙。
“去毛化”并非事实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者,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却对政府经济造成重大破坏,对于他的议题也一向备受热议。在改革派看来,毛泽东思想早已成为桎梏中国政改进程的象征,如十七届七中全会公报不提“毛思想”,意味著中共将在意识形态领域作出重大改变,以解决社会发展现实受到过时思想理论阻碍和束缚的矛盾。
近年来,毛主席纪念堂搬迁的话题、河南毛泽东巨型塑像被拆除事件,更让外界热议中国是否正在“去毛化”。不过,自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官方媒体,亦或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曾多次提及毛泽东,更时常引用毛泽东的话、诗词、典故。官媒新华社今日亦刊文纪念称,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牺牲了六位亲人,且去世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遗产。由此观之,“去毛化”并非事实。
毛习二人仅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相似
另一方面,外界也常常将毛泽东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二人放在同一层面作对比,也往往引起激起热烈讨论。习近平上任后,外界不少声音更称“习近平已成为中国自毛泽东之后最有权力领导人和伟大舵手”。
对此,多方反对声音此起彼伏,日媒《外交学者》9月的文章较为有代表性。文章称,此类臆测都基于一种不真实的假设,即习近平发动群众运动和宣传个人崇拜的做法与毛泽东一致。但是,外界所看到的习近平与毛泽东的相似之处多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习近平借用了毛泽东的时代的一些方法,且进行了改革和升级。例如习近平创造了一种共产党执政的危机感,让中共随时保持警醒。与毛泽东一样,习近平的目标是将中国建成一个富有、强大的国家,但是两人奔向目标的途径路线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