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人事大调整 折射十九大用人三大新导向
在最近一周中,中共又进行了新一轮人事调整,包括云南、吉林、青海、天津、上海等省市场,以及国资委、人社部、统战部等中央部委都有变动。外界注意到,这些变动多出人意表,频爆冷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尤属云南和吉林新任省长人选的安排。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和四川副书记刘国中,以“黑马”之姿分别出任云南、吉林省长;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出任天津副书记;青海省长郝鹏入京出任国资委书记,则为后续的青海人事调整埋下伏笔……
纵观这些人事变动,其中既不乏争议官员的被重用,也有“冷衙门”官员的仕途转折,还有有中共用人的新趋势,这些呈现出的新变化,也折射出中共十九大用人的新导向。
尽管曾遭遇施政争议和被查风波,并未影响阮成发成为正部级的地方诸侯。另外一个例子,是刚刚升任常委的上海副市长周波,他在被中共党纪处分一年后在获得晋升,周波被认为是从底层做起来的实干型低调官员,在官场声誉亦相当不错。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在定调十九大选人用人时曾强调,选用“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官员,“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及时用起来”。某种意义上,阮成发符合这样的用人观。这也反映出中共高层对于他的地方治理经验和能力的认可。有评论人士称,“能力是能力,纪律是纪律”,这也体现了中共的用人思路。
技术型、学者型官僚吃香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被任命为天津市委副书记同样也引发了关注。怀进鹏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这让工信部这个国务院直属部门,又走出一位地方高官,这之中展现出来的是,技术官员的又一次被重用趋势。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经历转型的攻坚时期,尤其是目前大数据和互联网蓬勃发展。有观点认为,在此大背景下,技术型、学者型官僚赴地方任职,恰当填补了地方官员在技术方面的短板;此外,这些官员都曾经历过国家重大项目的历练,视野与思路都比较宽广,他们走红也在情理之中。再一方面,这些技术官员长期在专业领域工作,较少被官场的不良风气和利益纠葛所牵涉,能力突出,为官纯粹。
这也符合陈希提到的十九大用人“既要考虑熟悉党政综合管理、善于驾驭全域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又要考虑综合素质好、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的用人导向。
刘国中成为2016年末此轮人事调整中的另一“黑马”。这也是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这个“冷衙门”,走出的又一位重量级高官。中共十八大以来,许多在全总工会工作过的高官被选任到重要岗位,不少官员这里迎来了仕途转折。
有分析指出,“冷衙门”频出热门高官,十八大后并不少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就输送了江苏省长石泰峰、宁夏书记李建华等地方大员,显示出中共用人上的变化。这也符合陈希所提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