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落注美国恐得不偿失 中国为何对特朗普保持克制?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特朗普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访谈中,表示自己“完全理解一个中国政策”,但不知道若“不跟中国在贸易等其他问题上达成协议,为何我们一定要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
从蔡英文和特朗普通电话到特朗普公开质疑“一中政策”,“特朗普式外交”在其还没上任前就对中美关系掀起了几重波澜。斟酌“商人”特朗普的“条件句式”,显然他的策略是将政治问题经贸化,即没有什么惯例和问题不能改变,有的只是利益。台湾应当认清自己在大国讨价还价中的地位,同时中国也应慢慢了解与特朗普博弈的新策略。

“特菜通电”台湾是台湾外交胜利?

特朗普与蔡英文上周的一通电话再度中美台三方的复杂关系以及特朗普和蔡英文的敏感身分。自1978年台美断交、翌年1月1日中美建交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依循中美3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处理美中与美台关系,谨守“一个中国”的外交政策,为避免对中美关系造成实质损害,当选后既不会和台湾领导人直接沟通,也不会公开讨论敏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问题,更不会直接用“台湾总统”来称呼对方。但是这次,商人出身的“政治素人”特朗普还未上任就打破了所有惯例,事后还在社交媒体发文抨击中国。

台湾绿营不少人为此兴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确实是台湾的一场外交胜利,蔡英文需要这样一通电话来支撑其上任后推行的“亲美疏中”路线,同时也缓解台湾社会对特朗普上任后台美关系未来走向的焦虑,纾缓自己所面临的执政压力。然而,从台湾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考虑,这真的是一场外交胜利吗?

特朗普与蔡英文于12月2日通电话,打破了1979年华盛顿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的常规。(路透社)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最新事态发展表明,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是一场由华盛顿智库和说客从自身商业或政治利益出发促成的事件。而质疑“一种政策”很可能也是期望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谈判增加筹码。

特朗普质疑“一中政策” 平息党内争议?

自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虽然“一中政策”一直为中美关系的基础,但美国内部批评华府弃台做法的声音从未停止。这在亲商且意识形态色彩较重的共和党内尤其明显,不少共和党人与台湾有长久的个人甚或商业往来,而且认为台湾在政治理念上更接近美国。

而从另一方面看,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沙伯力(Barry Sautman)认为特朗普接电话的首要目的不是救台湾于水火,亦非剑指中国,而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聚拢因自己参选而分裂的共和党人心。沙伯力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大选期间,部分共和党人士不支持特朗普,有些人甚至是他的政敌,比如克鲁兹、鲁比奥及他们的支持者。特朗普想要在执政时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特朗普近日质疑“一中政策”的言论,引起中国不满。(美联社)

特朗普未代表美国  北京克制持续沟通

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北京迄今的反应相对克制。事件发生后,中国外长王毅批评“这只是台湾搞的小动作”,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中国”格局。而“一中政策”问题上,中国也并未有激烈反应。

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清晰说明“一中政策”的深刻政治意涵,北京不可能不在乎。对于北京这种带有息事宁人意味的反应,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向《香港01》指出,特朗普毕竟尚未就职,其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的态度,也不会对中国产生实质影响。朱锋对特朗普就职后对中、对台政策持观望态度,认为特朗普究竟是在“作骚”给其他人看,抑或预示对台政策转变,目前难以断言。有鉴于他还只是候任总统,内政外交都还在摸索布局,中国选择不向他开火不足为奇。

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之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迎接长年担当中美外交桥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而在特朗普口口声声质疑“一中政策”的时候,在中美外交领域相当有建树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其实也正在纽约与特朗普的团队交流。哪种交流更实际,其实一目了然。

北京近日迎来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右)的到访,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会见。(新华社)

美国或出卖、大陆可打压:台湾易成输家

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预测,只要不触碰“把台湾当成独立国家”这条红线,北京将会容忍美国与台湾加强关系。他同时相信,中国与特朗普打交道时必然有所让步,“不然特朗普更会把台湾当筹码”。

陈一新曾撰文提醒台湾,美国总统对台态度急转弯大有前例,不可不防。如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斥中方为“北京屠夫”,上任后反而去到上海发表演讲,提出“新三不政策”: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以国家名义加入国际组织。陈一新强调,蔡英文政府别高兴得太早,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什么谈话都不作准:“现在大陆筹码比克林顿时期更多,不会急着与台湾翻脸。现在打击台湾等于打特朗普的脸,捋虎须。”

中国官方舆论对台湾的强烈批评与对美国官方的冷静态度形成强烈反差,这显示中国政府可能对台湾付诸报复行动。陈一新对此指出:“大陆打压台湾会更加细腻,不一定在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