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一返程】太空人回归 香港学生的太空蚕宝宝实验怎样了?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与景海鹏、陈冬两个太空人一同踏上太空旅程的,还有香港中学生设计的三个项目,其中在太空养蚕备受关注。今日(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养蚕宝宝的计划又进行得如何?
今日神舟十一号返程,中午顺利落地,完成了33日的太空之旅。除了两个太空人的安危外,人们最关心的,大概是“太空蚕”的状况。太空养蚕,是港府和内地相关部门主办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的作品,是次载人航天,太空人携带6只蚕宝宝进入太空,据最近的一次通报,一只蚕宝宝营养不良,难以吐丝。
蚕宝宝吐丝结茧 进入冷藏
昨日,两名太空人景海鹏与陈冬录制的“太空科普课”在新华网播出,向地球传回了他们的养蚕进度。神舟十一号飞船10月19日与已在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对接, 进入天宫二号后的最初几天,太空人们每天都在对小蚕宝宝进行观察、照顾以及打扫蚕舍。蚕宝宝的家是一个手掌大小的装置,形似胶囊,两端的半球体由航天专用铝合金打造,中间部分则采用特殊的透明有机玻璃。
带上来6只蚕宝宝中,有5只已经吐丝而且结成茧,太空人将它们放到了冷藏箱。唯独6号蚕宝宝长得不太健壮,“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它,它好像不怎么动”。 养蚕计划原定于10月26日结束,但太空人们没放弃,还在继续观察和照顾它,继续关心它,等待它吐丝结茧。目前,他们还没有公布6号蚕宝宝的健康状况,不知道它是否也和其他蚕宝宝一同,已健康地返回地球。
在太空中吃饲料 住防乱飞胶囊屋
太空环境不比地面,对蚕宝宝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是次的6只太空蚕,是选用科学家们改良的品种“秋田白玉”,且是从4000多只海选选手中挑选出来。据科研人员介绍,在火箭发射阶段,巨大的加速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太空人都需要用宇航服保护,蚕宝宝也需要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由航天级聚氨酯海绵制成,可有效抗震,套上厚厚服装的蚕宝宝被放入胶囊太空屋,“宇航服”中间还未蚕宝宝预留了一条通道,饿的时候它们可以爬到两侧的食堂进餐,报道称,蚕宝宝们在太空中吃的是可媲美桑叶的饲料。
为避免蚕宝宝在微重力环境下飘浮,科学家们对胶囊屋内壁进行了粗磨砂处理,粘上了一种特殊无纺织布,这样,蚕宝宝就可以自由蠕动。无纺织布还能够吸收液体,让蚕宝宝的屋子保持干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