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落实国务院保护留守儿童措施 务求标本兼治解难题
经历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已不再盲目追逐增长数字,近年来著手实现“分配正义”,相关政策多不胜数。例如,国务院于今年2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迄今大半年,《中新网》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推出实施意见,按当地实况提出具体措施。
甚么是“留守儿童”呢?按官方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比例最高的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总数据估算超过6000万。
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尚晓援称,双亲在外打工,难以教育和监护留守儿童,既影响儿童心理状况,亲情相对淡漠,又影响家庭组织稳定,不利社会发展。《意见》即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目标,期望至2020年,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改善儿童成长环境,增强关爱儿童意识,明显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地方政府陆续跟进与调整
《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地方省市陆续落实执行,但按实况作适宜调整。如家庭监护方面,《意见》规定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浙江和云南省政府便避免作硬性规定,只要求公私机构督促员工“履行家庭监护责任”,以及在外双亲需提供工作地点和联络方式,以备子女所就读学校查找。
学校教育方面,《意见》要求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政府则设计更全面章程。如吉林省政府要求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持续以电联、家访和家长会等方式,与监护人沟通交流,以助家校双方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又云南省推动留守儿童寄宿制度,并安排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聘请相关专业人士。
社会力量方面,《意见》认为,当局应尽快培养社工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民政部门则可通过购买民间服务,于社区、学校和家庭各层面支援留守儿童,提供各项专业服务,包括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等。
当然,无论留守地区提供多少支援,都无法取替双亲关怀,大批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双亲工作所在的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配套又或者配套的价格太高,如教育和医疗等。所以《意见》提出治本方法,例如“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助支持”,以及“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见及此,安徽省计划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加强农村就业创呰技能培训;宁夏则推动“就地入学”,容许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报读当地中小学,调整报名条件以助其获取公开试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