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尿毒症患者善款买车引争议 新慈善法禁个人募捐

撰文: 陈晓
出版:更新:
尿毒症患者善款买车在网上引起争议 (网上图片)

中国近年出现网络骗捐事件,利用民众的善心,骗取钱财。最近一起发生在重庆的尿毒症患者用善款买车事件,在网上引起争议,虽然当事人声称买车是准备跑“滴滴打车”赚钱治病,但有人质疑这是骗捐事件。为何网上募捐事件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全因没有有效的监督,而中国在9月新出台《慈善法》,将对募捐行为进行规管。

据华龙网报道,此次事件由一名化名王浩的网民在网上募捐所引起,据王浩称自己在5月被确诊患上尿毒症,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用,在网上发起募捐,并称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先后收到善款87226元。可是近日捐款者之一的庄先生在网上发现,王浩买了一辆最低售价11万多元的新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之后庄先生通过微信质问王浩,王浩称并没有动用捐款,买车的钱是亲戚借的,借钱买车准备跑“滴滴打车”赚钱,以减轻家里压力和赚钱治病。虽然后来医院证实了王浩确实做过透析治疗,但庄先生将事情经过以及对话截图发到网上后引起网上热议。

网上热议 骗捐还是自强

网友和市民对此纷纷发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此举“无疑是对善心的欺骗”和“对众多捐款者爱心的伤害”,可是也有人认为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买车赚钱“也算一种自强的表现”。

据内地律师表示,类似“善款购车”的质疑并非个例,捐助者如果认为自己受了欺骗,可与受捐助者协商,如受捐助者同意退还捐赠款项,则无问题;如受捐助者不同意退还捐赠款项,而捐助者认为受到欺诈,则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赠与,即要求受捐助者退款。但与此同时,捐助者需提供证据以证明如下事实:捐助者捐赠本意为受捐助者提供治疗费用、捐助金额以及受捐助者系利用捐助者捐助的治疗费用购买车辆。

中国在9月1日正式施行《慈善法》 (新华社)

《慈善法》9月实施 不禁求助禁募捐

为何募捐者买车事件会引来如此轩然大波,归根结底是民众对公益慈善受助透明与监督的焦虑。而网络募捐因为低成本、高效率、传播面广,让民众的慈善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但随之而来透明度欠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针对此问题,中国在9月1日出台首部《慈善法》,对个人募捐行为作出规管。

据新出台的《慈善法》规定,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和组织的公开募捐行为将被禁止,但不禁止个人求助。即是说,如果只是为了解决自己或自己家庭成员的困难而筹款,《慈善法》不禁止,朋友圈中的个人求助众筹正属于这一范畴。

2008年《慈善法》制定工作年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经过8年时间,在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慈善法》草案,并在9月1 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