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再有大学生被呃学费 失踪多日后遗体被发现
电信诈骗近日再酿惨案,长春某大学一名来自云南的男生小段被骗光5,000元学费(人民币.下同)怀疑自杀,失踪数日后发现遗体。湖北武昌也爆诈骗新招,罪犯伪造“逮捕令”进行诈骗,其实错漏百出。
继上月山东接连4宗大学生遭电信诈骗案后,广东也发生准大学生被骗光学费,自责跳海亡。据内地传媒《新文化报》今日(7日)报道,电信诈骗再酿惨案,长春某大学一名来自云南的男生小段被骗光5,000元学费(人民币,下同),失踪数日后发现遗体。
“前一段时间,他的学费被人通过手机骗走了,之后状态一直都很不好。”小段的女朋友小杨(化名)称,在8月25日那天,小段手机里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里面有一个链接,是收学费的。“他就点进去了,然后里面有个网站,他就把学费打了过去,最后5,000元的学费都被骗走了。”据小杨回忆,最后见男友小段是9月2日下午3时许。“那天他离开的时候,就说了一句‘我走了’,然后就联系不上他了”。无奈之下,小杨在网络上发布寻人启事,失联多日,小段的家人也十分着急。
据《新文化报》记者了解到,小段是云南人,现为长春某大学大二学生,父母是农民,靠种烤烟等作物为生。小段的母亲赵女士称,“因为路程太远,孩子暑假没有回家,在外打工。他9月1日打电话给我们,说是8月25日被通信诈骗骗走了5,000元。我们也没有说他什么”。而在小段失联数日后,其家人于前日(5日)晚赶到长春报案。昨晚(6日),小段女友发来消息,“遗体已经找到了……”
诈骗升级 伪造“逮捕令”实错漏百出
据陆媒《长江网》今日(7日)报道,电话诈骗近日再出新招,湖北武昌水果湖一名男商人朱某昨日(6日)接到一陌生电话,自称“检察官”,指朱某涉案一宗金额258万的非法洗钱案,并用微信向朱某提供一张来自天津市第二人民检察院的“逮捕令”截图。
“检察官”进而告诉朱某,可能是有他人利用了朱某账户,此账户已不安全,检察院将冻结账户里所有资金;为维护朱某的权益,要求朱某将自己帐户中的50万资金全部转入他们指定的安全账户。庆幸的是,这个罪犯团伙的电话已被当地公安获悉,当地民警第一时间与朱某取得联系,明确告诉这是一个典型诈骗,最终朱某未转账罪犯诈骗未遂。
然而这所谓的“逮捕令”,当事人照片、姓名、身份证齐全,并加盖检察院、检查长、检查法院执法处(实际上并无这个机构)公章,初看似乎十分吓人,实则错漏百出。当地警官解释,首先,检察机关办案不可能打电话与罪犯直接联系,更不会要求当事人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再者,“逮捕令”中的个案内容,“擅自泄密与通风报信者直接逮捕到案并处重大刑责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种表述完全有违法律常识。在内地,所有刑罚都要经检察院起诉,法院审理并最后判决,检察院绝不可能单方面直接决定罪犯刑期。
从多名准大学生受骗寻死,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巨款1,760万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资料显示,光是北京近6年间竟有1.6亿多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掌握这些信息资源的快递、网购、物业、教育等机构甚至还有公安机关个别人是信息泄露的源头;而保健品、保险、理财、房地产中介等行业,以及职业倒卖人员是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