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绘制北京师范大学防狼地图 提示女生绕路走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29日凌晨3点,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康宸玮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他完成了一项 “校园性骚扰”调查报告。用时四个多月,康宸玮的这篇一万三千多字的报告,归纳了自2007年至2016年,发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60宗性骚扰案例,并绘制了一份“北师大色狼分布图”。
此外,通过对学校保卫处接受报案情况的统计,康宸玮归纳出了时间频率图和月份统计图,发现了校园内的性骚扰频发区,以及保安工作的盲点。“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性骚扰,被骚扰者为什么选择沉默,施害者通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在康宸玮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释疑,这份报告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
“防狼地图”让女生绕路走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女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学校女生众多,自己及身边同学均有过遇“色狼”的经历,有同学甚至因此不敢独自走夜路。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关学校性骚扰的调查报告,除了案例分析,报告中的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视觉化资料,堪称“防狼手册”,“以后可以绕过那些性骚扰高发区走了”。不过她也表示,整篇调查报告,太多著眼于施害者层面叙事,对受害者的采访量仍然显得不足。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校园性骚扰事件的频发,有其主观性和客观性:从主观来说,高校年轻女性密集,女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对于性的理解也相对单纯,因此容易成为“色狼”下手的目标;从客观性上来说,不少高校为开放式校园,管理相对宽松,也给“色狼”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