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解读】浙江、福建出经验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香港01特约转载:何亦文
内地31个省市,哪些地方最具观察意义?江泽民时期是上海、江苏;胡温时期是安徽、天津;现在?应当是浙江、福建。习近平近四年来,除了没有到过香港、西藏,其他的省市差不多走了一遍,其中浙江不止一次,除了正式考察还有乌镇互联网大会、下个月的G20杭州峰会。
“让每位干部都充满‘动能’”,这是人民日报8月24日宣传的浙江经验。文章介绍浙江省平阳县委督促官员主动做事的经验,具体做法是“问责”——每名县级官员固定负责某个乡镇,上访、招商、污染防治等均列入必须签署的“军令状”,县委书记每个季度对下属们的工作“打分排名”,在官员中形成压力和“动力”。
同日,福建日报的消息称,福建省委近日出台《关于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意见》。按照市级党委巡察到县级、必要时延伸到乡级;县级党委巡察到乡级、必要时延伸到建制村的设计,每届市委和县委必须在任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巡视。
这两个做法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内地官场的“庸政、怠政、懒政”,于是想出巡视、明确责任的方法“逼迫”各级官员“尽责”。
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助理教授吴木銮近年在内地调查发现,官场时下盛行的是“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公平、正义、效率不是官员做事的优先考量。他认为,“中国的官僚队伍政治性过强,业务能力偏弱,制度规章缺乏”。习近平主政后,给官员戴上政治“紧箍咒”,限制官员行为获得收效。不过,就长期而言,必须为官员提供制度的依循。
说到福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8月22日宣布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更批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其中一项要求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看来,福建、浙江正在为习式治理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