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之后 郝景芳《北京折叠》再获雨果奖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据新华社报道,继刘慈欣凭借《三体》成为中国第一位雨果奖得主后,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20日再次获得这个科幻界的重要荣誉。
2016年雨果奖颁奖典礼20日晚在美国堪萨斯城会展中心举办。郝景芳作品《北京折叠》获得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一奖项颁给7500字至1.75万字间的作品。
相对于刘慈欣的宏大叙事,郝景芳自认其作品更关注个体、人心。在《北京折叠》中,北京被分为三个空间,土地每24小时翻转一次,不同空间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轮流生活。
这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像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作者郝景芳在北京生活多年,其中的故事就源于她“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经历。
《北京折叠》的英文版译者是科幻作家兼翻译刘宇昆,他也是《三体》英文版译者,这是他翻译的作品第二次获得雨果奖。
中国第一位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刘慈欣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中国科幻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不过值得安慰的是,近年来一批“后新生代”科幻作家异军突起,他们不断地在想像力、实验性、思想性上进行突破,努力尝试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为纪念20世纪世界著名科幻作家雨果‧根斯巴克,世界科幻协会设立了雨果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设立的星云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