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40周年】中国防灾三大转变 缓害路仍长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今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黎克特制7.8级强地震,造成逾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地震至今40年,中国应对天灾,无论是在抗灾还是在信息公开上都有所进步,不过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地震后,唐山经过多年重建和发展,重现大城市面貌。(新华社)
时代总是在进步。九十年代以来,突发事件报道的一些禁锢逐渐打破,尺度逐步放宽。 进步了,但只是初步的。 多年来种种思想禁锢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烟消云散,出于利害考虑而文过饰非、隐瞒真相的恶习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干部中仍然存在。 因此,唐山地震报道中的教训绝对不应忘记。
新华社前副总编辑徐学江

1976年,唐山遭逢黎克特制7.8级强地震,造成逾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至今四十载,期间中国亦面对过多次天然灾害,包括汶川地震等,现在回首唐山之灾,实在有不少可反思之处,中国政府似也能汲取教训,记者归纳出当局应对天灾的三大转变。

转变一:外国援助 从拒绝到接受

相比唐山地震,中国近年应对天灾时积极接受援助。图为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视察汶川地震重灾区映秀镇。(Getty images)

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尾声,国家经济濒临破产,政治不稳。《腾讯历史》指出,尽管政府集中全国力量救灾,但是受限于资源缺乏等客观条件,救援效果不理想。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和美英等国家政府,都表示愿意支援中国,但中国政府因政治等因素而拒绝。钱钢著作《唐山大地震》称,当时中国虽然立即展开救灾,但由于极左势力惧怕和排斥外国,强调“自力更生”,拒绝国际援助;书中引述外界观点:中方如若接受援助,或可相应减少死亡人数。

80年愿受助 91年吁救援

不过,中国往后逐渐改变了对国际援助的立场。1980年,中国遭遇严重的“南涝北旱”灾害。当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外交部、民政部《关于接受联合国救灾署援助的请示》。随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中国提供了2000多万美元的救灾物资,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次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到1991年华东水灾,中国政府更直接、大规模呼吁国际社会的援助。2008年的汶川地震,亦牵动全球为中国捐款援助,捐款总额不但创下纪录,也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一次有外国专业救援人员参与救灾。

1976年,唐山地震后一片颓垣败瓦。(Getty Images)

转变二:防震意识渐增

由于唐山被认为是较少可能地震的地方,且过往(大地震前)发生过的地震强度也不高,因此绝大多数建筑物没抗震能力。河北省政府也表示:“唐山市的民用建筑,绝大多数为多层砖混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实际上,逾九成建筑在地震中毁坏或严重损坏,是死伤人数惨重的主因之一。当时政府总结表示,日后发展要“留有避震和疏散余地,充分利用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开辟公园、体育场和绿化带”,更称新建工程必须考虑抗震设防。

高危地方避建设 建筑物料须防震

汶川地震后,中科院地质教授史保平指出,应对地震要“以防为主”,严格按照建筑标准,或者在一些大的断裂带,若不适合人居住的话就不要再住人,“不适合盖水电站、核电厂等各种重大设施的地方,也一定要避开这方面的建设”。

另外,地震救援需要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缺乏专业救援队伍,只能依靠人海战术来应对自然灾害。据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部分幸存者就是解放军用双手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曾有参与救援的士兵回忆说:“我们没有口罩,没有手套,没有工具,都用手去挖去刨。”

01年成立专属救灾队

到2001年4月,中国正式成立“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该救援队由国家地震局应急司主管,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负责相关技术、培训和物资保障。2008年,救援队214人曾参与汶川大地震救灾。到2010年,救援队扩充了一倍,达到480人。尽管现在中国大部分救援仍依靠军队和武警,但他们并不具有灾害救援的专业技术,专业队伍更显重要。

当然,以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而言,只有一支专业救援队伍绝对不够。虽则如此,较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成立已有很大进步。

汶川地震后,当局公布的死难者名单受到民间怀疑,有人主动调查遇难学童名单。(Getty Images)

转变三:公开数据趋增 资讯仍欠透明

唐山大地震3年后,官方才公布的死亡人数。2006年,即地震30周年的7月27日,新华社发出通稿《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如何披露的?》,讲述唐山地震中的死亡人数字是如何在3年之后才“解密”,而首次公开披露死亡人数的,是新华社前副总编辑徐学江。

当时负责这则新闻的徐学江表示,他在1979年11月在大连参加一个地震会议中,获悉大地震的死亡人数,他说服会议秘书长让他发稿。新华社曾引述徐学江的话说:“由于一直没有公布官方的伤亡人数,国内外有很多猜测和谣言,如香港报纸就曾报过唐山地震死亡人数超过70万等,与其让猜测和谣言满天飞,不如正式公布真实情况。”后来,官方在公布灾害信息等方面的透明度确实有所提高。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官方在统计和公布死难者人数,远较唐山地震迅速。当时,四川省政府持续更新伤亡数字,民政部也在同年9月报告死伤者及失踪人数。

民间质疑官方数据 谭作人寻真反下狱

然而,民间对官方公布的数字仍有所怀疑,四川省政府也拒绝公布遇难学生名单。艺术家艾未未曾自发统计汶川地震遇难学童的调查活动,却受到官方干涉,一些在网上公开的信息被删除。四川作家谭作人曾呼吁民间调查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生校舍的工程质量,“确认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县市、每一个地区遇难学生的真实数据”,却被政府以曾发表“六四事件”的文章为名拘留,后被判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入狱。

对比唐山地震,中国发布和处理灾害信息上的透明度确实是南辕北辙,然而仍有待进一步透明,释除公众疑虑。

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区域。(新华社)

中央领导人或将出席纪念活动

从昨天(27日)起,到唐山遗址纪念公园、罹难者纪念墙前祭奠的人就络绎不绝。29日唐山将举行高规格祭奠,《明报》报道引述消息指,将有中央领导人出席活动。

在10年前,唐山大地震30周年时,也有媒体盛传时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在唐山千人纪念大会上,领祭“24万亡灵”。当日,唐山确有千人纪念大会,但胡锦涛并未出席,纪念规格局限为省级,由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季允石主持。同日,胡锦涛也曾前往唐山,但仅仅是到纪念碑前献花和看望截瘫伤员,他在唐山的活动,时过两天,才由官方媒体发布。胡锦涛的“低调悼念”,当时曾惹起外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