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全会召开 人才储备基地作用减弱

撰文: 傅霾澈
出版:更新:
共青团的地位有所下降。(网上图片)

1月15日至16日,北京召开了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相比起稍早举行的中纪委全会,此会未在舆论场中激起太多关注,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共青团系统在当下中共整体架构中的位置处境。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在中共党内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中共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一是作为党政系统官员的人才储备基地。分析认为,目前来看,共青团的第一个功能呈现出有所加强迹象;其第二个功能却已严重弱化,外界所称“团派”官员整体下行的状态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导致中共接班人团队培养体系的变化。

 

过去数十年来,共青团在中共体制内的凸显,从此出身的官员跻身高层,有特定的历史需求。其主要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陈云等人带领一批复出的老干部拨乱反正,文革期间冒头的正值中年的官员让贤退位,整体官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胡耀邦从共青团提拔了一批较具开放意识新青年成为重要补充,并成为推动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由此逐渐在中共党内形成一种趋势,也就是将共青团作为中共精英人才的培养基地,或者说是受到中央垂青的较具年龄优势官员上位的阶梯。再加上曾掌管共青团的胡耀邦与胡锦涛两任中共总书记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助推,终于形成共青团官员大规模入席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景观。现任“团派”高层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

 

但分析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党建重建,中共人事组织任用体系日渐完备,党员规模急剧膨胀,不再缺乏高学历、有视野的人才。而且通过近年来共青团系统出身和长年基层历练的官员群体的对比,后者有经验、能力强、有全域观,长于执行和实践的优点凸显出来。这些也正是当下中共执政者特别重视的素质。共青团作为中共精英人才储备基地和上升渠道的作用,亦因此受到影响。

 

有观察者认为,在共青团培养人才的作用下降后,破格提拔和快速上升的案例明显增多,其中很多官员都已在地方和基层长期历练,这一现象已经初步显现于领导人集体换届的中共十八大期间。在过去三年,反腐导致大量岗位空缺,顺势补位者大多来自地方和基层,而不是共青团系统。这可能也意味著,本来就有所夸大的所谓“团派”,有可能在中国政坛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