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表面激烈 内里克制 中美博弈难出意外
怒涛澎湃旌旗飞舞,中美近日在南海剑拔弩张,美国“军机与战舰齐至”,中国“导弹共雷达并举”。然而纵使中美在南海的战略意图及外交思维南辕北辙,但在双方的全球战略底下,南海只是居中一环,从贸易到气候,从叙利亚到朝鲜,中美皆需要合作,中美在南海擦枪走火爆发军事冲突的机会仍是微乎其微。
尽管北京一再重申,中国在南海的种种举措,不会妨碍任何国家的航行自由,但美国显然不这么认为。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祁怀高认为,中国目前在南海的举措是为了巩固已有的岛礁,而美国则不想承认中国对南海这些区域的控制权,故意给中国制造麻烦,动机不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接受《香港01》电话访问时也坦言,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分歧太大,因此难以完全化解根本矛盾。
中美信任不足 作最怀推测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接受《香港01》访问时,将这种分歧归结为:区域内军事实力最强和次强的国家,对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布局互不信任,因此对对方作出了最坏的推测。丁学良指出,美国认定,随著中国在区域内的实力一步步增强,将来早晚会限制美国的海空军在区内的航行自由。像菲律宾和越南等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南海周边小国,也在全力把美国拉下水,因为它们深知道,即便联合起来,在军事上也远远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各需考虑大局 中美料克制
不过丁学良认为,南海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加上美国要当“世界警察”,需要关注的地区还有很多,比如中东目前的乱局,相信华府不会贸然让中美南海对峙的局势显著升级。祁怀高亦向《香港01》指出,中国同样有缓和南海局势的诱因,因为面对经济发展放缓的“新常态”,中国正筹划“十三五(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开局、经济结构转型和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南海问题需要服从大局,以免造成干扰。同时,中国无意,也没有能力将南海变成中国的加勒比海,首先,中国从来没有主张过拥有“9段线”内全部领海和领土主权,其次,中国的军事实力至少在十年内也不足以支持这种战略。
美国触及底线会付出代价
也许正因如此,外长王毅2月访美会晤国务卿克里时,双方言辞均有降温迹象。美国国务卿克里会晤后呼吁中国、越南以及有关各方要避免在南海作出单边行动,包括军事化行动。克里刻意提到越南,算是回应了中方抨击华府只针对中国的批评。另外,克里也再没再指控中国近期在南海的部署,违反习近平的“(南海)非军事化”承诺。王毅则指出,中美同意就海上问题展开进一步沟通,增进相互了解,避免和防止误判。
但目前的局势缓和,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丁学良指出,中国选择暂时忍让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目前在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到位,等全部到位之后,中国也许就会出手。但他指出,这种出手并非指武装冲突,而是使用一些俗称为“麻雀战术”或者“群狗战术”的非常规手段,即出动大批民用、海警等非军用船只,来为难美国军舰。“总而言之,中国会让美国知道,不能触及底线,否则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