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改外交策略 外访埃及 蹚中东浑水
中国近日外交动态确引人遐想。昨日,中国政府首度针对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公布政策文件,内容涵盖双边政治、投资贸易、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五个领域。
整体而言,文件主旨仍贯彻中国既往方针,与美国相比,主要卖点仍为“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一带一路”。于“一带一路”方面,中国计划与阿拉伯国家落实“1+2+3”合作格局:“1”为传统能源贸易合作;“2”为合资兴建基础设施,以及放宽贸易投资限制;“3”为双方共同发展核能、航天卫星及新能源三大高端产业。
虽然主旨离不开经贸合作,文件亦留下尾巴,表示中国并不抗拒参与地区安全事务。中国不只于武器装备予以支援,还提议“开展部队联合训练”;至于反恐事务,中国愿意“建立长效安全合作机制”,作为双边情报交流、技术开发及人员培训之平台。
或者于近日,我们便可知道多一点中国的战略意图。于今年首度外访,出乎意料,国家主席习近平挑选了埃及为目的地,为12年来首次有中国元首到访该地,另又有传言他可能会顺道到访沙特阿拉伯。
埃沙两国为阿拉伯地区领袖,于中东举足轻重。假如习近平仍只以执行商务外交,洽谈生意投资,此即代表中国方针未有变更,不谈政治,经贸至上;但如他进一步提及伊斯兰国及伊朗问题,甚至主动提议斡旋,情况则大不相同,或为暗示中国有意改变不蹚中东浑水的态度,意欲由经济大国演变为外交强国。
中国的手要伸多长?又要探多深?
世界各国面对中国崛起,心中大概都有此疑问,特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以来,高举“一带一路”大旗,设立亚投行,外交政策显然已远离过去韬光养晦的日子。以中国今日政经实力,参与领导全球事务亦理所当然,但此复兴大国愿意参与多少?又会如何参与?
各国大概都掌握中国外交格局的转向,但对其战略意图却仍是不甚明了,甚至存有疑虑。若果中国想澄清意图,释除疑虑,阿拉伯世界当下正与美国关系裂痕处处,似乎是个不错舞台,容许中国趁此空档,展示其外交手腕。
阿拉伯世界与美国嫌隙丛生
阿拉伯世界各主要国家多年来都视美国为最强盟友,依赖其军事力量以保卫地区安全,又多听从其外交斡旋,调停冲突,可时至近年,双边关系却每况愈下。当阿拉伯之春冲击当地专制政权,因美国认可自由民主诉求,公开支持反对派,盟友之间已心生芥蒂。
其后中东世界天翻地覆,美国先是未能遏止伊斯兰国扩张,致其阿拉伯盟友备受威胁。又其于去年虽与伊朗完成核和谈,协议成果却无甚说服力,确保不了什叶派伊朗将来不会发展核武器,威胁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之安全。
迄今,一众阿拉伯国家与美国嫌隙丛生,对其安全承诺及实力心生疑惑。与此同时,中国正高举“一带一路”大旗,打造欧亚非经济圈,阿拉伯各国为沿线重点之一。对此等国家而言,中国会否止于投资贸易而已,抑或有意分担地方事务,成为美国以外的安全保证选项呢?
中东外交体系已见松动,中国可借此机会,以行动说明其战略意图,令全球各国明了中国的外交转向想走得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