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性学家李银河: 女权主义成中国主流意识
中国近年发生许多涉及性别与平权的事件。无论是5名女权运动者被捕、女明星在朋友婚礼上被“骚扰”、跨性别者因穿著打扮不同而被人辞退……在网络空间,这些事件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被议论着,声浪之中,李银河感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声音,在中国正愈来愈强。《香港01》记者电话采访了李银河,听她畅谈了对当下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看法。
有关李银河的称呼很多,人们最熟知的是性学家、女权主义者,作家王小波的遗孀。同时,她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导,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曾师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99年,《亚洲周刊》将其列入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李银河向以言论大胆见称。她形容,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
□记者慈美琳 ■李银河
女性主义遭妖魔化
□当今中国社会对女性主义的认识程度如何?
■女性主义在中国比较奇怪,有点妖魔化了,中国女作家代表团出去就强调“我不是女权主义啊”。女权主义有段时间是比较负面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西方女权主义里头有很多流派,有温和稳健派,也有激进派,中国语境里面的女性主义就光是激进派的,好像说跟男人有点对立,跟男人斗争,甚至是恨男人,所以大家才会拼命撇清。就从这个词来说,“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英文都是“feminism”,就是一个词,中国翻译过来“女权主义”,大家就觉得你搞女权好像太咄咄逼人了吧,所以后来就叫女性主义,好像温和一点似的。
西方有好多女性主义流派,但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主张男女平等,而在中国,男女平等根本就是国策。实际上,现在男女平等在中国已经是主流意识形态,可以说,现在中国大多数人,包括领导人和普通老百姓,都是主张男女平等的,都是女权主义者。前段时间抓女权运动者的事你听说了吗?(叹气)我觉得就是一个乌龙。
□为何说是乌龙?
■中国政府不是打压女权,不是这个意思,当时抓她们主要是从维稳角度,怕她们上街。比如这5个人不是女权,而是保护小动物的,也一定要抓,因为她们要策划上街,派发反对性骚扰的标语和宣传资料。难道中国政府是主张不要反对性骚扰的吗?从来没有这样吧。当时我在美国,全世界女权者正好在纽约开会,大家都出来抗议,希拉里啊,拜登啊,我觉得这事完全就是个误会。
独身权利 撕掉剩女标签
□短片《她们最后都去了相亲角》在微信微博大热。片中,大龄单身女青年想撕掉“剩女”标签,发出独身宣言,这是否女性主义声音?
■是的,同时也是比较个人主义的。中国和西方的一个大区别就是中国比较家族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在家族主义这种文化里,一个人必须结婚,把家庭的价值放在前头,个人快乐放后头。所以为了家族传宗接代,建立家庭关系,就必须得结婚,如果不结就剩下来了,“剩女”这个词就这么来了。
但如果在北欧国家,有一半的人都不结婚,现在美国、法国、日本也大约有40%了,如果有一半人不结婚,就不能叫“剩女”了,是吧?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是个人本位的社会,把个人的快乐放在家庭价值前头。而这些女孩出来宣扬自己独身、有独身权利的话,也是从这个角度。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不结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传统的男权社会,女人根本不能工作,除了结婚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现在不一样啦。现在女人也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了,女人在劳动力中也占到将近一半了;在校女大学生率已经从1980年代的30%增长到50%。我们不靠男人吃饭,能挣钱了,这是一个大变化,我可以选择结婚,可以选择独身。
□你认为做一个女性主义者,是否需要先了解各种理论流派?
■我觉得对一般人来说,能有基本的男女平等概念就可以了。在所有出现歧视的地方,应当抗议。现在不是有吗,学校单方面提高女性录取分数线,后来有女性专门剃光头抗议。首先要有这个观念,男女社会地位完全平等,在受到歧视时发出抗议声音。西方有些做媒体监督的人,课本、媒体报道里,如果出现明显歧视妇女,一定要发声抗议,现在中国也有媒体监督小组,是业余的,自己组织起来的。
女性主义 两大流派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强调女性在公私领域的平权,认为女性处于不利地位是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只有结束在文化和经济上对女性的压制,才能实现女性的解放。社会主义女权人士认为,在资本主义游戏规则下,女性无奈屈从于男性,女性对男性的财政依赖,令女性无法真正取得自由,所以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并为女性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
建基于个人主义,强调机会均等和选择自由,主张女性透过自身的行动和选择,去争取两性平等。自由主义女权人士强调,社会上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女性天生在体力以至才智上都不及男性,导致女性在学术界和就业市场上遭到歧视,问题根源在社会习俗和法律制肘,所以主张透过政治和法律改革去实现两性平等。
中国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在女权问题上,存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两大流派。你又怎看两派在中国的情况?
■我觉得在中国好像两派都有,主要还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比如说人大代表里保障女性名额,还有女性的哺乳、产假保障等等,都有社会主义味道。我个人比较偏自由主义,但社会主义一些措施我也赞成。从实践上来看,我觉得也有必要,就拿人大名额保障来说,因为女性参政水平低是历史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用这些措施,就让她去跟男人竞争,她就竞争不来。
有个例子,一个县选人大代表,以前都保障20%的女性,有一年不保障,结果就一个女性都没有。现在这个阶段,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政策保护)的。我们之前在内蒙兵团,每月补贴,男的是6块,女的是6块7毛5,那7毛5用来买月经纸,这就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我也是赞成的。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4年性别发展指数中,中国位列5个梯队中的第3梯队,男女人权发展实现中等程度平等。中国女权发展趋势看好吗?
■整体来说现在状况是更好了,更进步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反而倒退了一点。比如说在校女大学生率,这个指标上已经是比较平等了。
退步的是,过去女性平均工资是男性的80%到85%,改革开放后掉到现在的70%。就是因为经济精确核算,以前没有,现在核算后对女性就业不利,因为要哺乳、生育,很多地方就不愿意雇女的了。比如在生产线上,即使是同工同酬,但女的工种比较不利,女人在生产线上,男的做管理岗位等等,工资就会比女的高。整个妇女地位,最差就是参政方面,从50年代到现在,人大代表女性一直是在20%上下浮动,而且它都是配额的,如果不配额,就会掉到10%以下了。东欧那些国家,苏联解体后,原来女性议员都是二三成左右,后来配额撒开了(指制度改变,保护政策放开),一下就都掉到10%以下,罗马尼亚刚变天时女性议员跌到0%,后来好多国家改善了,乌克兰还出了女总理。
□当女权主义再向前发展,中国还需要保护女性的政策吗?
■可能那时候就愈来愈自由竞争了吧,就是在好多领域里跟男的都可以竞争,需要特别加以保护的项目会愈来愈少。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