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仅关注两会新威权主义问题 澳前总理:没读懂习近平
中国的全国两会顺利落幕,全国人大会议早前通过包括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修宪建议,消息在国际引起很大回响。不过,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却认为,这种回响只能说明西方国家亦没读懂习近平。
陆克文3月20日在美媒《纽约时报》撰文指,西方对中国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关注大部分仅集中在习近平的“新威权主义”上,惟此举却会让外界错过中国整体国家方向上出现更为广泛的改变。陆克文认为,中国在实行了40年的政策实用主义后,过去数年开始回归部份的马列主义正统思想。中共过去主要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复杂的政策及国家治理问题则由各种政府机构的专业人士负责,然而中共目前正恢复其凌驾于国家政策系统之上的制度地位。
陆克文指出,中国目前的政策权力核心,包括经济问题等已经从国务院转移到政治局常委会,与以前的朱镕基总理时代相比,这是一个关键的改变。因为习近平认为随着中国正转变成一个全球大国,中共在使这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必须在管理经济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克文认为,西方在分析中国时最大的失误之处在于认为一旦中国的经济实力开始匹敌美国时,习近平会基于国际规则的秩序继续支持自由主义。然而,他指出中国一向表明目前的国际秩序仅是由上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所创造,而中国在当中一直没有发言权。陆克文又指,中国过去从未认同过西方国家对人权的看法,中方甚至一直也在寻求削弱联合人权委员会的权力。在国际安全秩序方面,中国也从来没有改变其对美国军事同盟所组成的全球体系的敌意,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
陆克文表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习近平明确呼吁建立一个“新型大国关系”,一个从“当前的国际秩序之争”中所产生的新型国际体系,以及一个更加积极有为的新型中国外交,这也就是中国成立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来培育一个不同的多边体系的原因。
陆克文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会希望在自由西方秩序上翻开新的一页,在世界历史中写下新的篇章。如果中国在下一个十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届时习近平很可能仍然会是该国领导人,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成功可能会是基于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之上的,而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拒绝这样一个概念,即更大的经济自由及政治民主会随着收入不断增加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