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峪沟出土唐三藏翻译佛经残本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领军,从去年底开始,在新疆吐峪沟石窟寺进行第8次挖掘时,发现了一卷疑似手抄佛经残本,而其卷头题名竟是唐代赴天竺取经的三藏法师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写本残片。(澎湃新闻)

从2011年开始,中国开始对新疆吐峪沟石窟寺进行挖掘,每年都能在此发现众多珍贵的书卷、经文或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夏立栋介绍,同时出土的文物还包括后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佛名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隋《佛说妙好宝车经》等佛经写本。据知,是次发掘出大量的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还发现了世俗文书,证实了一些历史上不曾知道的情况。

据知,此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佛经,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报道认为,从吐峪沟多次考古发掘可以看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还有个从中原传向西域的过程。玄奘奉诏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由长安译场翻译后,传入凉州,再传入高昌地区,这条路线十分清晰,说明佛教西来东往的路径也是很清晰的。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当年翻译的经文是从长安向西传递入西域,此次出土的残本中,虽有“玄奘奉诏译”,却无法判别是否真由三藏法师亲笔抄写,或是由他人在译场中抄写流出。这批出土的150多件佛经残片,全为写本,没有一件是刻本,内文书写多以行书为主。

夏立栋表示,“最主要的是,这些佛经的发现,更清晰地表明,吐峪沟是佛教西来东往的重要节点。这也印证了吐鲁番地区是中西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节点。”

新疆鄯善吐峪沟遗址外景。(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