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央视春晚:中国政治环境的风向标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每到央视春晚的临近,话题就不断升温。尤其是主持人的阵容和语言类节目,更成了焦点。有舆论认为,春晚是中国政治环境的风向标,从除夕夜的春晚节目内容,可看到同年中共意识形态趋势。

春晚官方公布主持阵容。(网上图片)

今天(6日),央视春晚官方曝光2018年央视春晚的阵容,今年,春晚将继续延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主会场设5位主持人,分会场8位主持人,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将在北京主会场主持。4个分会场分别是:贵州黔东南分会场,广东珠海分会场,山东曲阜、泰安分会场以及海南三亚分会场。

网民关注到从1997年开始连续主持了21次春晚的朱军,以及主持了13次春晚的董卿,终于退休了。

2017年央视春晚,成龙披红围巾献唱歌曲《国家》。(视觉中国)

而作为春晚的重头戏语言类节目也被披露。据悉,语言类节目既有讽刺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品,还有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友谊的作品,还有体现海峡两岸人民的同胞亲情的作品。

因此,此次春晚更是被网友戏称为“政治”的集结地,是另一种形式的《新闻联播》。有舆论认为,春晚是中国政治环境的风向标,从除夕夜的春晚节目内容,可看到同年中共意识形态趋势。

其实,每一年的春晚都有好和坏的两极评价。说好的人,可能会说,春晚符合中国的大政方针政策等等。说坏的人,会指出春晚已经脱离了大众,脱离了生活和脱离了现实。 因此,有媒体指出,这场一年到头来“最后的晚餐”负载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功能和意义,已成为中国年终的政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