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特雷莎·梅访华沿经贸主调 中英“黄金时代”政治阴霾可除?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2015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当时英国首相还是卡梅伦,两国签署价值620亿美元商业协议,双边关系号称步入“黄金时代”。两年多后,英国经历“脱欧”震荡,唐宁街10号易主,几经拖延后,特雷莎·梅终于以英揆身份访问中国,不过时移世易,尽管中英两国在经贸合作仍有长足发展,但政治阴霾却挥之不掉,仍有可能削弱双边互信。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由武汉转抵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为她举行欢迎仪式。(路透社)

特雷莎·梅访华行程为期3天,于1月31日至2月2日期间走访武汉、北京及上海三地。内地《澎湃新闻》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健分析,三个城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领域,北京代表政治,上海代表经济,武汉则代表教育。京沪之行在意料之内,以武汉作首站亦非意外之选,崔洪健即认为别具深意:“英国的优势东西拿出来,同时去提高英国的能见度。”

走访武汉彰显英国“软实力”

《南华早报》亦提到,85所大学坐落武汉,超过100万名学生在此就读,特雷莎·梅走访当地意在彰显英国“软实力”,崔洪健指出:“譬如教育,因为现在教育已经成了英国比较大的一个产业了,尤其是中国留学生。”实则访华代表团成员包括英国教育部门成员,以及曼彻斯特大学校长,特雷莎·梅本人更会在武汉出席“灵动青春”教育活动并致辞,与中英两国高中学生、大学生及青年企业家交流。

特雷莎·梅一行在武汉签署价值5.5亿英镑教育交流协议,英方将会派遣200名数学老师赴华学习,以及推动英语教学。此举反映特雷莎·梅贯彻“脱欧”前方针,英国在经济发展仍会“向东看”,在华发掘双边贸易和投资机会;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2大贸易伙伴、第2大投资目的国和第2大实际投资来源地,而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2大贸易伙伴。

拒书面支持“一带一路”整体规划

另一边厢,中英将签署90亿英镑经贸合作协定,涉及“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将建设河北雄安科技城。骤眼看来,“黄金时代”一词仍然名副其实,可是事实为暗涌处处,据英国《卫报》1月31日报道,英国政府消息人士证实,特雷莎·梅此行未就“一带一路”规划签署谅解备忘录,换言之不会就中方整体方案给予书面支持。

特雷莎·梅第一站前往武汉大学出席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与学生互动交流。(视觉中国)

近年有西方论者指责中国对欧盟政治上“分而治之”,经济上大举买入欧洲先进企业,而“恐华”风潮所及,中资在欧收购近月多有搁浅。尽管“脱欧”在即,毕竟英国与欧盟才是不能分割的政经伙伴,必须顾及其政治考量,如《卫报》即引述英国智库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RUSI)主任潘图奇(Raffaello Pantucci)意见:

这个概念(按:指“一带一路”规划)的广泛性意味著你难以知道自己具体在支持什么。你可能为很多事情背书,从一系列扰乱欧洲内部凝聚力的项目,到遥远国家的基础设施。

中英经贸和谐之外 更应加强战略互信

按目前所见,中英经贸合作仍会包括“一带一路”项目,但英国政府官员称,就整体规划而言,“以正确的方式实施很重要”,对此有待双方继续商谈。

特雷莎·梅在与李克强会谈时,言称英中两国都支持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更提及英方愿同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然而主要的探索方向仍然限于创新、金融、保护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等领域作。是次特雷莎·梅访华,一如其他欧洲国家领袖,对华兴趣仅止于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一旦触及战略规划,双方政治互信深浅便水落石出,相信在风光签大订单背后,中国或需增强与欧洲各国“政治互信”,才能致令对外政经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