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撑起中国下滑经济 《日经新闻》:此模式暗藏瓦解风险

撰文: 李俊杰
出版:更新:

在中国,共享单车、送餐服务等利用互联网的新服务正快速增长,但在繁荣的网络消费社会的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依然是人力。
至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中国的网络消费社会似乎也暗藏着瓦解的风险。

姜延彬月入可达7000元。(日经中文网图片)

据《日经新闻》报道,在辽宁大连当“饿了么”送餐员的姜延彬称,月入可达7000元,超过大连的大学毕业生就职后的平均水平(约5000元),对于仅有中学教育程度的姜延彬来说,可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据说,姜延彬以前在大连从事送货的工作,但当时3000元的月收入显得捉襟见肘。  

《日经新闻》指出,中国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增长变得举步维艰,钢铁的过剩产能等消极的方面也日趋显现。

在此背景下,政府瞄准的是,以个体消费拉动经济,其中基于智能手机普及化、网络结算不断扩大,网络振兴举措发挥了作用。类似送餐APP等服务不断发展,再加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使得网络消费社会逐渐在中国形成。相关市场则在迅速扩大,从2017年的增速来看,预计共享单车达到逾8倍,而送餐服务增长8成。

随之而来的弊病是,像姜延彬这一类劳动人口之工资不断膨胀。《日经新闻》认为,大城市出身者对于在室外工作往往敬而远之,使速递、送餐等工作空缺要外地人补充。企业需求劳动人口,于是借助高额工资和丰厚的福利待遇来吸引人。

富士康部份工厂已经可用机械取代人手,早前有报道指昆山工厂因此大裁员6万人。(路透社)

《日经新闻》记者称,“在我实际采访小姜(姜延彬)等5人之后发现,月收入与前一个工作相比都达到2至4倍,过半数在从事现在的工作1年后,收入增长了5成左右。”

在中国,运输建设及网络依然迟缓,但是由于推进了网络振兴政策,形成了以廉价劳动力加以弥补的结构。然而,这种劳动力的月薪如今已超过了大学毕业生从事工作的月收入,而且增长速度也在持续加快。

在业务增长期间一般很难暴露问题,但如果增长一旦放缓,就将迅速挤压企业的盈利,这一点不言而喻。据“饿了么”等表示,由于需求正持续增加,因此工资的上涨尚没有构成问题。不过,照此下去,在不远的将来,网络消费社会也有可能出现与制造业相同的现象。

中国社会似乎正面临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给小姜这样的、支撑中国社会的人们提供一个能持续从事某项工作的环境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