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中国没有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意图

撰文: 慈美琳
出版:更新: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守成的大国,而守成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冲突和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基辛格认为,中美不会掉入这种陷阱。

基辛格说,中美都意识到,一旦两国间发生冲突,结果将是灾难性的。(美联社)

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日在京举行,93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与曾主管外交事务的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对谈。基辛格称中美两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一旦出现冲突,就会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对世界带来不可想像的严重后果。他期望两国未来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促成中美1970年代破冰的基辛格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特殊关系,两国一定程度上符合“修昔底德陷阱”双方的特性,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国家,另一个是守成的大国。但分析“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放在国际关系背景下,在特殊背景下大国之间可能会出现这种冲突和战争,新兴国家试图取代守成大国,“但是我认为这样一种背景在现在中美关系之间并不存在。中国并无渴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意图。”

聊到经济方面,基辛格认为,中美之间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竞争,但双方合作能造福两国,也能够造福于整个世界。他表示,中美两国都认识到,在现在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果出现军事冲突,会造成灾难性结果。双方应当加强合作,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些挑战,这不只是军事技术,也包括互联网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基辛格又分析,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人在看国际形势时,总是非常理想,一旦出现危机或冲突,就想尽快解决、恢复和平。而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一个问题,官员采取中庸的态度来逐个解决,中国对待世界形势的看法是概念化的,和美国的现实主义观念是不同的。

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签署的《上海公报》,是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在访问中国期间,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特别之处在于,双方并没有回避各自歧见,文件中阐明了两方不同的观点,然后表示双方愿意尊重对方的立场,随后再阐述双方达成的共识。

而针对时下中美遇到的棘手问题——朝核危机和南海问题,基辛格表示,在南海问题上,中美需要有某种类似《上海公报》的指导文件或者某种共识,他相信《上海公报》背后的精神如今依然适用,应全力避免军事上的直接冲突。而谈到朝核问题,基辛格则不断强调对话,他说,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处景,由不同势力互交织而成,每个地方都面临建立地区秩序的问题,中美两国在秩序的建立上可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开展对话增进了解。

他认为中美现在要做的,是在短期策略或战术层面问题,及长期的战略目标中间,找到一些合作的新领域,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