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人观剖析】打破政坛派系 选拔官员突破常规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中共十九大召开在即,五年一度的政坛人事大调整进入最高潮。过去五年,以薄熙来下马掀起的政坛震荡为起点,曾经的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和他的“政法系”、“石油帮”彻底瓦解,曾经的“中办大秘”令计划被查,曾经掌控中国军队十年的郭伯雄、徐才厚落马,曾经极有希望冲击政治局的天津市原市委书记黄兴国未能“转正”即被调查,五年来一直被视为“政治新星”的孙政才成为又一名落马的政治局委员。随著反腐和打破常规惯例的人事调整,十八大前所谓的“太子党主政中央、团派把持地方、地方派系势力衰”的说法正在被打破。外界看到的变化是,元老政治从政坛彻底退出,出身闽浙两省的官员受到重点提拔,所谓“团派”逐渐消弭,以军工系为代表的新技术官僚冒起。十九大的人事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习近平又将展现怎样的用人观,以及这位建国后出生的中共第一代最高领导人将对当下中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怎样判断,观察以上种种,或许能对习近平任期内的中国政治有一个全新认识。

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不少闽浙出身的官员均已被提拔上党务要职或地方的领导。(资料图片)

在五年前的中共十八大,当习近平刚刚成为中共总书记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他将引领、改变甚至重塑中国。这种改变体现在政治人事领域,就是整个政坛基本盘和用人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局。

多名高官落马 地方派系瓦解

2014年7月,掌控中国公检法系统最高权力多年的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落马,不仅打破“刑不上常委”的旧规,更是直接加速瓦解政坛上的“政法帮”和“石油帮”。2014年12月,原中办主任令计划被查,再度牵出一个在中国政坛上盘根错节已久的派系“西山会”;2014年6月、2015年7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和郭伯雄先后落马,这是自1949年以来首次有两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落马,直接波及解放军高层指挥系统,一大批被徐郭二人违规提拔的将官接受调查,余波至今未消。

与此同时,山西省2014年发生官场“大地震”,仅在8月,中纪委就宣布四位副部级高官被调查的消息。此次事件被官方定性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仅仅9个月,山西省委班子13名成员,基本全部发生职位调动,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李小鹏先后被调离赋闲,多名省委常委、市级官员被查,轰动一时。

2016年,辽宁省“人大代表贿选案”被揭发,447名人大代表被取消资格,中南海对此定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

王岐山十九大后去留备受关注。(路透社/资料图片)

“规则”不再一成不变

与反腐、官场整顿同时进行的是选拔官员上的突破常规。2017年5月,蔡奇接替郭金龙成为北京市委书记,他既不是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也不是中央候补委员,而作为北京市委书记将在中共十九大上直接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样的晋升速度在中共政坛非常罕见,也让蔡奇成为1949年以来首位非中央委员的北京市委书记。与蔡奇相似的,包括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等人,他们的任用都呈现出这种“打破常规”的用人规律。

不仅人事变局出现近二十余年未曾有过的变化,在一些口号和制度层面,中国政治也发生深刻的变革。如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核心”,“军委主席负责制”重新树立,以及目前舆论所关注的王岐山是否会在十九大上“留任”,打破七上八下规则。

一系列的现象背后,习近平在中国政坛人事调整上展现出几个新的规律:“规则”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时局打破常规;用人上重视基层经验,旧有的“派系”全面打破;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官员得到重用;强调政治规矩,重新树立中央权威;不再被“法不责众”所束缚,有问题一查到底。这些“新规则”使习近平的“用人观”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