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十九大或启动第5次修宪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能入宪?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十九大召开前夕,已有消息传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将在中共十九大时修改党章,并会启动修改宪法。据多维分析指,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以来,已在中国推动了几乎覆盖所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修宪以固定其目前改革的成果似正值时机。此外,对于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执政时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会否被写入宪法,亦是另一个外界的关注焦点。

中央政治局决定十九大将党章进行适当修改。(资料图片/路透社)

对上一次大规模修宪已是2004年

据了解,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2004年3月14日第2次会议所通过的第4次宪法修正案,是对中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的第4次修改,也是在历届修宪中修改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一次。该次修宪总共有十多处的地方被修改及补充,如把江泽民执政时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列入宪法,并确定其为中共指导思想之一;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条款等。

上述修宪的特点旨在淡化及减少宪法中的革命色彩与革命语言,并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向现代化总体趋近。官方亦对这次的修宪评价指“有利于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为各项立法提供宪法依据”。

习近平上台以来,在中国主导推动了几乎覆盖所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资料图片/美联社)

十九大或修宪以巩固习近平改革成果

而中共十九大即将于10月下旬召开,多维分析指鉴于这十多年来中国的国情及中共党情都出现不少变化,当中自习近平上台以来,在中国主导推动了几乎覆盖所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政治体制、经济、军事等方面动作颇多。其中细而微者有之,结构性、体系性、制度性的改革措施也不在少数,修宪予以固定似正当其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修宪规定:

据宪法规定,修宪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均无权提出。不过根据以往历次的修宪惯例,均为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建议,经人大常委会讨论后再执行修宪流程。因此,假如第5次修宪已在计划中,估计亦将遵循此流程。

傅莹在今年两会上对有关因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而修宪的回应,亦被外界视为可能修宪的讯号。(新华社)

亦有分析指,监察体制改革将成为未来修宪时的重点之一,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16年的六中全会后,已表决通过在北京、陕西、浙江三地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因此在监察体制改革试行成熟后,宪法亦需修改相应条目,以对其法律地位和职能预定进行确定。 而在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对于有提问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否因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而有修宪的考虑,她当时回应指“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也会及时地向社会公布”,亦被外界视为可能修宪的讯号。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在2004年被正式入宪,反观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目前只被写入党章,十九大会否将其入宪遂成看点。(网上图片)

十九大或成“科学发展观”入宪时机

此外,对于胡锦涛执政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会否被写入宪法,成为中共的法定指导思想之一,亦是外界的另一关注焦点。多维再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写入宪法为例,指出江泽民在2002年的十六大正式交棒予胡锦涛,而其“三个代表”的思想亦于两年后的两会上被提出正式写入宪法。

反观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早在其执政早期已经提出,其后在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十八大并将之列入中共指导思想,上述被视为入宪的铺垫的步骤亦已经完成。而今胡锦涛已卸任5年,今次十九大会否成为“科学发展观”入宪的时机遂成为外界的看点。

“科学发展观”小资料: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执政时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