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坛】公款采购锐减多产地竞争 阳澄湖大闸蟹风光不再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俗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一年一度吃大闸蟹的季节又将至。不过,被誉为大闸蟹首选的阳澄湖大闸蟹近年却面临不少考验,一方面要抗衡国内其他产地大闸蟹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适应着公款买蟹、蟹卡、蟹券的风潮不再。有陆媒评论指,上述困境令阳澄湖大闸蟹“从神坛跌落”。

被誉为大闸蟹首选的阳澄湖大闸蟹近年却面临不少考验。(视觉中国)

据《北京青年报》今日(10日)报道,虽然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预计将上涨到近3年来的高点,但其背后的产业链却显示阳澄湖大闸蟹的风光已不再。当中因为阳澄湖大闸蟹在大众消费的市场上,均面临产自国内其他湖区、价钱更划算的大闸蟹竞争,令原本一家独大的阳澄湖大闸蟹惨遭“围攻”。此外,以往由大财团采购,以公款消费为主体的蟹卡、蟹券消费额近年又明显减少,导致阳澄湖大闸蟹的产业大受打撃。

去年食物安全中心验出江苏太湖大闸蟹样本的二𫫇英含量超标,内地至今亦未发出批文,让大闸蟹出口香港。(视觉中国)

与国内其他大闸蟹产地竞争激烈

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河蟹分会的数据显示,在国内每年产出的河蟹中,每400多只蟹中仅有1只产自阳澄湖,这意味着中国的河蟹产业其实远不止阳澄湖。不过,其他湖区的大闸蟹一直以来都生活在“阳澄湖大闸蟹”这个金漆招牌的阴影下,有时甚至因其大闸蟹不是产自阳澄湖而被消费者误认为假货。但是这个情况正逐渐改变,愈来愈多最初只能屈居为“区域性品牌”的大闸蟹都正走向全国市场。

例如跟阳澄湖大闸蟹同样产自江苏的泰州兴化大闸蟹,其本身在江苏省都很有影响力,近年来也开始走向其他地区的市场。素有“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的兴化,其生态河蟹常年养殖面积达到80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35亿元人民币。无论产量、产值都在整个江苏省位居首位,其建成的全国唯一上线的河蟹价格指数和全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甚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河蟹价格的风向标,被评为“中国河蟹第一市场”,年交易额近百亿元人民币。

同样位于江苏的泗洪大闸蟹则注重大闸蟹的品质,主打“生态养蟹”,其很多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都属第一家,当中的洪泽湖大闸蟹更被称为“中国最干净的螃蟹”,是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这里不少订单均出口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香港、台湾等地方,已经是连续11年江苏省的县级出口第一,其销量目前亦只是仅次于阳澄湖大闸蟹,位居第二。此外,辽宁盘锦、山东黄河口、浙江骆马湖、江苏太湖等地都有大量的大闸蟹养殖行业,各地近年亦开始加强品牌推广和产品的输出,当中包括透过利用电商平台的推广等,这些“蟹兄弟”正在对阳澄湖大闸蟹形成合围之势共同抢占市场。

业界人士指出,内地大闸蟹供港细节仍在商讨阶段,料最快本月底有货到港。(视觉中国)

公款采购风气不再

除了面临国内其他地方大闸蟹的竞争外,公款买蟹、蟹卡、蟹券的风潮不再也许亦是阳澄湖大闸蟹“从神坛跌落”的原因。阳澄湖大闸蟹高昂的价格一直都是其利润丰厚的成因,以往蟹卡、蟹券盛行时,均有财团以公款采购,高昂的价格对他们而言不成问题。惟随着公款吃喝、送礼等的风气不再,令阳澄湖大闸蟹近年的消费主体转向了大众市场,其堆砌过高的品牌价值对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而言似乎不太划算。阳澄湖大闸蟹即使对苏州当地人而言亦不算有太大吸引力,他们经常食用的反而还是太湖蟹,他们认为“(两者)吃不出太大区别,但价格差距蛮大的”。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