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神造什么神:内地爆红“奶奶庙”DIY神像年赚千万的秘密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日本神社万千的宗旨是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可敬之;而在中国敬神,此事就是万事皆可求之。
近日,清华建筑学博士徐腾一篇名为《现在隆重介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尊神仙》在内地网络热传,让河北易县“他奶奶的庙”瞬间红爆网络。不同于传统寺庙与严肃信仰,“奶奶庙”缺什么就造什么,车神、学神、官神随处可见,佛道儒在这里并不分家。
然而,神像大多粗制滥造,却引来逾千万的年收入。笑看“奶奶庙”商业化成功之道的同时,也引发有关信仰的深思。

在“奶奶庙”,只有你想不到的神仙,没有造不出的神仙。(观察者网)

近日,河北易县“奶奶庙”红爆网络,被视为内地民间独特建筑的代表,按照徐腾的话说,“有一种土酷土酷的感觉,非常地呆萌”。与传统寺庙最大的不同,“奶奶庙”实行独特的“个人承包制度”——只要出钱,便可承包一个个前殿、正殿,或者财神殿,一年交租金,便可自己布置里面的佛像和壁画。整个“奶奶庙”由山下的码头村经营,外地人无法参与。

“奶奶庙”的塑像艺术有别于充满距离感的艺术作品,而是特别地质朴的,很考虑你的感受。
徐腾

造神:缺什么便造什么神仙

根据现实需要,“奶奶庙”充斥著各种常规寺庙不会出现的神像,有什么样的祈愿诉求,便会出现什么样的“各路神仙”——车神、学神、官神、月老,这里随处可见。

不过,“奶奶庙”里的神像大多过于简陋,毫不讲究——功德箱由普通纸盒裁剪而成,所谓车神,也就是泥像手握方向盘,旁边的壁画便是开车上路。诸如此类,用徐博士的话说,“能把宗教的复杂含义表达得如此地一目了然,其实是很不简单的”。

管理人员表示,“奶奶庙”不是乱建,都是依照香客的心愿建的,“比如说,有的香客拜完老奶奶,还想再拜拜佛祖。村民们一琢磨,嗨,那就建个佛祖庙呗,让他们磕个头,心里痛快。”观音菩萨像、孔子像、老子像,甚至还有耶稣,都被请进了“奶奶庙”。据当地的管理人员说,在“奶奶庙”,“佛道儒不分家”。

所谓车神,也就是泥像手握方向盘,非常通俗。(观察者网)

更多奶奶庙诸神请参见Gallery:

+6

创收:“奶奶庙”年收入逾千万 为成功典范?

“奶奶庙”虽环境糟糕,但每年收入却不菲。在“奶奶”3月15生日那天,有13万人上山。整个寺庙是24小时营业,半个月不到就能产生4000万人民币的现金流。

这样的创收,还要得益于前文所述的“个人承包制”。奶奶庙虽然是马头村的集体资产,但香火兴旺与否,却直接关系到承包户的实际收入。如同做生意一般,谁出资、谁收益,如何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来留住香客,成为问题的关键。

绞尽脑汁在庙舍内布置有吸引力的神像,正是众多承包者纷纷采取的经营方式。一方面,大开脑洞的“造神运动”,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另外,信仰的客观需求一直都在,各力怪神的出现,也是满足信众的不同祈愿需求。

太多神像外型过于类似,只能靠前面几个字的指示牌来分辨。(观察者网)

争议:信仰沦为粗制滥造?

市场导向下,缺什么造什么的“造神运动”,却离严肃意义上的信仰越来越远,以至于出现怪力乱神的荒诞局面。

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没落,宗教信仰竟沦为如此粗制滥造,过于娱乐化、荒诞化;另一边厢,也有人大赞“奶奶庙”敢于创新,更是抓住市场需求达到“经世致用”,堪称市场典范。

然而,民间信仰越趋功利,以致诸如“奶奶庙”这样的乱象迭起,不禁令人心生疑问:有关信仰,我们要信的其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