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学男生向女同学落迷药仅被记过 两会提案严惩少年犯罪
国内校园暴力问题频发,日前安徽黄山3名中学男生向一名女同学下迷药,事后更向她发出死亡威胁。校方获悉事件后仅向涉事男生记过处分,公安也选择息事宁人。事件曝光后引发热议,认为惩罚过轻,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有意见认为目前针对青少年罪行的法律规定有修订的需要。
《环球时报》报道,一名来自安徽黄山黄家炳实验中学的高中三年级女生,在网上撰文表示自己遭到同班3名男生下“春药”,并收到对方发出的死亡威胁。报道称,男生们疑从性商店购入所谓的“春药”,然后在一位被认为是同性恋的女生水杯中,偷偷下药,希望看她喝掉后出丑。
女生被下药后无不良反应
然而,被下药的女生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于是将事件告知家长和校方,并在网上揭发。不过,由于她没有保存证物,令涉案男生逃过法律制裁。
报道指,从老师和公安处理事件的态度来看,他们觉得事件不过是“恶作剧”。3名男生当中,两人被学校记过处分,另一人则被警告处分。
黄山公安在官方微博上发帖称,男女双方经协商后达成一致,涉事男生已经向当事人道歉,并取得谅解。帖文还称,高考在即,希望双方和班级同学,能够收拾心情,完成学业,并预祝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受害女生惨被舆论声讨
事件余波未了。受害女生接受和解后,部分同校学生和来自黄山当地论坛的网民,对受害女生施展言语攻击和谴责。他们认为,受害女生根本不应该将此事在网上曝光,抹黑学校和地方的声誉。
报道指出,这只是中国校园暴力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尚有太多案件根本没有曝光。由于许多同类案件并无触及“违法”标准,加上年轻犯案者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让他们可以轻松逃过法律惩罚。而学校也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受害人害怕把事情“闹大”后,会影响自己在学校的发展,因此选择忍气吞声,草草了事。
人大政协提案收紧青年法律责任
报道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学习美国等国,通过立法手段,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刘晓翠要求修改刑法中,14岁以下青少年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从网上不断流传的暴力片段与受害人心声所见,中国校园暴力越趋严重,乃不争事实。不过,有评论认为,针对心智未成熟的年轻人,在法律责任上有所松绑,是全球绝大部分法治国家的做法。与其以严刑峻法恫吓潜在的年轻罪犯,不如从道德上展开适切教育,更能治疗问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