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王毅发布会隐现中美角力 称中国“需合理发展空间”
两会期间,中国外长王毅举行记者会,回答中外传媒提问,少不免触及朝鲜和南海两大热门议题。
中国会否为朝鲜核和谈主动拉线?
对于朝鲜核僵局,韩国广播电视台记者询问王毅,中国虽于联合国安理会赞成通过制裁决议案,内容更被称为“史上最严厉”,但中方是否有决心落实制裁措施?他又举例说决议案虽“禁止朝鲜出口矿物”,但如关乎“民生”则可予以豁免,中方如何界定“民生”和“非民生”出口?
对于记者质疑,王毅认为各方对何谓“民生”定义有共识,中方会客观公正地作“必要的评估监定”,有能履行制裁责任。然后他话锋一转,强调决议案不只关乎“制裁”,当中亦有寄语各方重启六方会谈。
王毅重申北京的两点立场,一为中方坚持半岛无核化,二为敌对双方应重返谈判桌,停火及和谈“并行谈判,分步推进,统筹解决。”可是他未有提及中方会否就此行动,主动拉线,促成各方对话。
据一名内地不愿透露姓名学者所言,虽然朝鲜经济仰赖中国,但自主意识有增无减,对外政策自有一套,不一定事事听从北京指示;另外,美国强调停和谈判必须建基于“无核化”,但朝鲜却视“拥核”为无可妥协的国家权利,目前似乎未有契机可收窄双方分歧。
王毅重申北京的两点立场,一为中方坚持半岛无核化,二为敌对双方应重返谈判桌…
王毅重申:南海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
至于南海主权争议,路透社质疑,中方一直拒绝外国记者采访其辖下岛礁,是否有所隐瞒,又是否对自己的主张“不够自信”?CNN则提到,海牙国际法庭将于5月完成审理南海仲裁案,专家预料裁决将不利于北京主张,其对手将具备更多法理依据,抵制中国。
一如其回答朝鲜问题,王毅再度重申中方对南海立场。他指出中方主权无可置疑,于南海享有自卫权,可部署防御设备;又中国不是第一个作相关部署的国家,亦不是部署最多的国家。他进而回应路透社质疑,称当中方完成民用及防御建设,“具备了条件之后”,自然可邀请中外记者至当地视察。
王毅于会上不点名批评美国,强调“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
王毅于会上不点名批评美国,强调“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北京与东盟已商讨设立热线和机制,预防海上风险,加强海上合作,但“由于个别国家的干扰阻挠,进展得不是那么迅速。”
另外,中方早于2006年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出声明,不接受强制性仲裁,因此可“依法行事”,拒绝接纳南海仲裁。王毅认为,起诉国菲律宾所以“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话锋矛头直指美国。
新型大国关系:“不要套用美式思维判断中国”
不论是朝鲜还是南海问题,地缘局势隐现中美大国博奕。
于东北亚,美国及韩国已成立工作小组,商讨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称此举乃为反制朝鲜核计划;王毅曾指该系统覆盖范围远达中国,严斥美韩举动“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现时中国已同意严惩朝鲜,回应美韩诉求,但未知能否由此夺回主动权,引导各国重启谈判,主持东北亚大局。
中国国力增长,理应有“合理的发展空间”,获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
至于南海,王毅于会上含沙射影,多次指责“个别国家”无事生非,暗中操盘,指使他国对付中国。早前,美国指控中国“军事化”南海,部署防空导弹、高功率雷达、隐形战机等武器,联同盟友发动舆论战。最近,美国还调动航空母舰战斗群至菲律宾,声称于南海“例行巡逻”。对于美方“亚太再平衡”攻势,北京仍抱持强硬态度,但暂未采取行动,明示进退方向。
外长记者会上,虽然王毅并未详述中方的未来动向,但他基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点明北京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力增长,理应有“合理的发展空间”,获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中国会按现行体制行事,不会另搞一套;又北京无意取代或领导谁,美国“不要套用美式思维判断中国”,亦毋须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