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国企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常振明:不可能一蹴而就

撰文: 黄俊杰
出版:更新:

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与减低过剩产能,可谓互为表里、环环相扣;从今年两会中的“总理报告”也能得知,此诚为改革的重中之中。常振明尝谓,推进国企供给侧改革,“必须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针对去年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常振明在下午的记者会总结了其成果,也点出外界批评国企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背后的难处,谓其于实践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结。

常振明作为龙头央企之一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国企改革中可谓重量级人物。(中评社)

常振明作为龙头央企之一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国企改革中可谓重量级人物。常振明回顾2015年,国企改革有两个方面的推进,一是顶层设计方面,一是实践方面。顶层设计自然就是中央推出的一系列文件,指导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与原则;但实践面则为时人垢病,谓其“雷声大雨点小”,常振明回应称,实践层面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因为“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战略,并确定未来的商业模式。”

在顶层设计方面,常振明谓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又推出了11个配套文件,各级国资委亦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进行了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这些指导意见和文件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原则。

至于常被外界垢病的实践面,常振明谓其知道“网上的评论说国有企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这么多文件出来了,你们有什么动静?”然而,常振明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国企改革的执行者,这些文件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有一个体会,“国企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

常振明续称,每家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国企(如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有不同行业,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重点在,国企改革需要根据中央的大方向与原则,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战略,并确定未来的商业模式”——这一切都要时间。

常振明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按照日程稳步推进。在指导文件出台后,内地很多省市的国资委,还有40几家央企“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常振明称:“去年国企的改制和重组的步伐在加快,南车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中远和中海运、五矿和中冶等等12家央企正在重组合并”。

常振明又回溯国企改革的初衷,即“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企业与企业员工能够激励他们创新的热情,“最终使全社会和人民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