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外汇储备一年降逾五千亿美元 央行副行长:藏汇于民
2015年,内地经济下行,内地政府如何面对种种“被视为”的经济困难,自然是两会焦点所在。
去年内地外汇市场有“两个下降”引发了全球高度关注,“第一个下降”是8月11日“汇改”后,人民币一个月内贬值了近5%,创了近20年最大单月跌幅;“第二个下降”则是内地外汇储备从2014年的高点3.99万亿美元,下降到去年年底的3.3万多亿美元。曾有媒体分析“两个下降”中间有因果关系: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大幅眨值,央行遂动用大量外汇储备维稳人民币汇率;对此,央行副行长易纲大派定心丸,谓其“会自然回归正常”。
易纲回应重点有二。
一是去年外汇储备下降,“主要可以用藏汇于民来解释”。易纲谓“中央银行持有的官方外汇储备,通过市场购汇转为民间持有,被企业银行家庭买去了”。过去一两年,中国企业和家庭在优化资产负债表,“需要增持一部分美元的资产,偿还一部分美元的债务”。
去年,企业和居民在境内银行存款,在2014年增加了1000亿美元基础上,又增加了几百亿,企业居民愿意增持美元资产。银行为了市场需求,也增持一部分外汇头寸,去年增持1000亿美元;企业又还了一部分外债,去年美元外债减少了大致1000亿美元。这都需要在市场上购汇,反映出来就是官方储备减少。去年企业和个人跨境外汇净支付2400多亿美元,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国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还有旅游境外消费、留学支出。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美元升值造成的。
二是因为“去年整个美元升值了9%”。易纲谓,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分散,有美元也有非美元,如果美元升值,非美元的资产折算成美元就有减少,也不是什么外汇流出,而是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也不排除资本外逃混在上述数字里。上面“一些是存量、一些是流量,不能简单相加”,“总体来看,外汇储备下降可以用藏汇于民解释”。中国外汇储备会保持合理适度,因为企业和个人优化资产负债表是有限的,“会自然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