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日】“七七事变”80周年 谁打响卢沟桥第一枪?

撰文: 陈晓
出版:更新:

今日(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80周年,各地近日都举行活动,纪全民抗日爆发80周年,而当年事件发生时的细节,如中日两方打响卢沟桥第一枪的人究竟是谁,也再次引起民众的关注。据资料显示,当年驻守宛平县的国民党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以及日军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少佐大队长一木清直,被视为中日两国打响“七七卢沟桥事变”第一枪的人。

“七七事变”80周年,图为当地的记念馆。 (视觉中国)
+1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后,相继入侵上海、河北等地区。至到1935年日本政府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失败后,便图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夺取华北地区。1937年6月,日本驻丰台的军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伺机挑起事端。

随后在1937年7月7日晚,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卢沟桥东的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日两军爆发军事冲突,史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而中国各党派,包括中共和全国各界,也响应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号召,掀起了全面抗日战争。当晚防卫宛平县的国民党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以及日军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的一木清直,则被视为中日双方打响“七七卢沟桥事变”第一枪的人。

吉星文。 (网上图片)

吉星文随蒋介石退守台湾命丧金门

1908年出生的吉星文祖籍陕西韩城,十五岁时有感国难当前,加入叔父吉鸿昌的陆军第八混成旅当兵,并在1926年由叔父推荐,改投宋哲元部成为骑兵,后因骁勇善战而被拔擢为连长,并一路在国民党37师109旅219团爬升至营长一职。其后吉星文在救援赵登禹时立功,被提升为219团团长,并接掌宛平城的防务工作。

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吉星文带领坚守宛平城,数次击退来犯的日军,其后,吉星文奉命撤退;八年抗战期间,吉星文奋勇抗日,几度出生入死,立下不少功劳,并在1948年时被任命为国民党第77军军长。其后,吉星文跟随蒋介石退至台湾。1958年,在解放军炮轰金门的激战中,金门司令部被砲弹击中,作为副司令的吉星文当场阵亡。吉星文死后被追赠上将军衔,国民党还举办大规模国葬仪式,最后以专机载往澎湖安葬。

一木清直。 (网上图片)

一木清直太平洋战争时遭美军击毙

而于1892年出生的一木清直,自幼便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21岁时就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军。其后一木清直凭借在军队中优异的表现,晋升为陆军步兵少佐,并于1936年被派往中国丰台卢沟桥地区,担任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少佐大队长。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木清直曾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访问时表示,正是他在卢沟桥,为日本帝国的强盛进程打响了信号枪。

一木清直长期都是侵略战争中的急先锋,得到了日军高层的赏识。 1938年,一木清直被提升为步兵中佐,并且获得了裕仁天皇授予的金鹰三级勋章;1941年,一木清直又晋升为陆军大佐,成为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的第七师团步兵十四旅团第二十八联队长,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而随著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木清直加入太平洋战场,在1942年的瓜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被美军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