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媒称国企裁员600万 朱镕基时代下岗潮曾酿社会不稳
面对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去产能的举措是两会期间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据路透社报道,中国3年内将裁减高达600万名国企员工,令人联想起前总理朱镕基着手国企改革时期,同样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下岗),引起社会不稳定。当局将如何化解个中矛盾,将是一大难题。
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王国庆周三在记者会上,回应了两条关于就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公务员、法官、国企、金融机构管理层以及媒体人士间出现的“离职潮”现象。王国庆说,不太赞同“离职潮”字眼,认为只是一种辞职现象,又指这反映了新时期人才流动的一个新特点,“应该为人才流动喝彩。”
另一条提问是,当局如何处理企业裁员与人口增加的问题。王国庆说:“现在有一些企业、有一些公司员工下岗,我想这是暂时的。”简短的回答,有时候反映涉及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问题难以回答。
人社部:钢、煤行业涉180万职工安置
中国有可能发生大规模下岗潮。路透社引述两名消息人士称,今后2至3年内,中国拟裁减500至600万国企员工,可能属于政府抑制产能过剩、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手段。
而在官方透露的数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说,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约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当中煤炭系统涉及职工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经济发展的五大任务。排第一位的,即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有评论指,这场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去产能行动,或将压减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2亿吨,安置职工数以百万计。规模之大,或可与上世纪末由时任总理朱镕基推动的国企改革相比拟。
不过,在去产能的背后,企业员工分流下岗可谓无可避免。大批低技术工人失业,转业困难,这又将为总书记习近平所提出的在2020年完成扶贫目标,增添压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1月7日表态,指钢铁煤炭是重要基础性行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要加大财税支持,中央对地方予以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安置。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亦引述李克强指,中国将为解决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失业问题,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补助基金。
朱镕基时代下岗潮 东北治安不稳
虽然当局明确洞察问题所在,但如何对症下药,顺利疏导解决,难度不小。上世纪90年代,国企效率低下,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东北进行改革。当时全国国企改革中所“牺牲”的近3000万下岗工人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东北。在失业率飙升下,群众抗议蔓延,东北治安状况亦显得不稳定。
朱镕基的“三年脱困”计划如期完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在改革3年里扭亏为盈,显示改革方向正确,亦为朱镕基留下好名声。不过,他在任期间造成的工人下岗潮,引起大批工人不满,成为他一个屡遭批评诟病的“污点”。刻下当局如何在结构转型和保证就业率之间取得平衡,考验改革掌舵人的能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