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跌出三甲:从汽车业宭境已预见这下场?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根据日本内阁上周公布的GDP数据,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该国GDP连续萎缩,打碎了许多人对经济实现温和增长的希望,日本2023全年的名义GDP水平为42万亿美元,被德国赶超,痛失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之位。
内需动力不足、日圆疲软、通货膨胀造成了日本GDP下滑,但在经历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和经济造成打击后,许多人希望日本汽车行业能够拉动经济复苏,这一愿景不但没有实现。一个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共同辉煌以及共同衰落,似乎成了战后日本摆脱不了的宿命,而在全球向电动车转型的节点上,两者或许难以避免式微的未来。

名义GDP是指一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当前市场价格计算。跟实质GDP相比,名义GDP更易受到市场价格和汇率波动影响。而日圆大幅贬值是2023年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越的直接原因。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也难以掩饰生产力与竞争力落后造成日本经济疲软的现实。作为二战后日本支柱产业的汽车业,在电动车方面进退失据,若再无法跟上步伐,对于当地工业,甚至经济也会有重大风险。

日本汽车制造商战后崛起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们还很难想像日本如何能崛起到达世界汽车之巅。战后的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国家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需求疲软。超过140个城市中心被定为战损城市,国家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

在寒冷的冬天和农业歉收的之下,日本民众徘徊在饥饿的边缘,成千上万的人睡在桥梁和铁路立交桥下,还有数百万回国的老兵在街头乞讨。日本被要求支付盟军七年占领的所有费用,耗费了其三分之一的国家预算,政府在数年内一直对食品实行配给制。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还严格限制汽车的生产,许多汽车生产商都身陷囹圄。1949年,代表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濒临破产。

直至1950年初,美国介入韩战,形势迅速逆转。美军向日本大量订购卡车和其他战争物资,一系列“特殊采购”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数十亿日圆,国内市场也在涌入资金的推动下突然繁荣起来。机动交通工具不再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普通民众对廉价的机动交通工具的需求大涨,本田、丰田等后来赫赫有名的汽车制造商抓住这一机遇,扩大生产。

2010年5月10日,美国时任交通部长雷拉胡德(右)和丰田汽车公司时任总裁丰田章男(左)出席在日本丰田总部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Getty)

这一时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生产线上渐渐形成了足以和美国、德国产业竞争的优势。他们用日本电装公司等供应商提供的坚固耐用、设计精良的产品,取代英国松散的电气系统。日本学习了德国精湛的机械设计,并将其安装在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汽车上。

日本汽车业的崛起有两个关键优势:稳定和注重细节的工程设计。日本汽车制造商以生产可靠性高、细节处理得当的汽车而闻名。他们用日本电装(Nippondenso)等供应商提供的坚固耐用、设计精良的产品取代了英国松散的电气系统;学习德国精湛的机械设计,后将其安装在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汽车上。在市场运作上,日本借鉴了来自美国底特律的分级车型系统,鼓励买家花更多钱购买基本相同的汽车,同时通过限制汽车款式和颜色选择,避免了福特等美国制造商生产线中的混乱和低效问题。

1957年,丰田在加州设立了总部,这也是丰田在北美的第一个总部。当时,外国消费者对日本汽车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廉价的仿制品、抄袭品的印象(事实上,丰田推出的第一辆可乘用车便是抄袭雪佛兰的成果)。但到1975年,丰田已经超越德国大众,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品牌。

同一时期,日本也创下了战后经济奇迹。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这一地位数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繁荣时期,甚至有人预测日本廉价、优质的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将使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战后创造奇迹的秘诀,就在于令许多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工程师、设计师的卓越工艺,这种工艺又通过工厂车间里一丝不苟的、高效的流水线实现最大化。自那时起,汽车产业就成了日本制造业的代名词,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国民自豪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与国民经济同沉浮

然而,汽车产业的“一家独大”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1985年,汽车业占日本制造业出货量的13.6%。2000年代,日圆疲软推动了出口繁荣,丰田等汽车公司因此受益,日本也因此获得了二战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同时也减缓了向第三产业的经济转型。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出口依赖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随着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减少购买汽车和平板电视时,日本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主要经济体。

然而,金融风暴后,汽车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在增大。据第一生命研究所经济学家星野拓也估计,2015年日本汽车出货量价值为59.9万亿日圆(约5500亿美元)。按价值计算,这相当于该国制造业出货量的20.2%,这是该数字首次突破20%。目前,汽车业占日本出口的比例仍维持在近20%的水平,在就业岗位更占比8%。

民众的心理也受到汽车业的影响。2010年,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日本汽车业额,丰田因零部件缺陷、可能会影响行驶安全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狗100万辆问题汽车。曾经是日本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的主要象征,却成了日本衰落的最明显标志之一。当时日本物作大学(Institute of Technologists)教授田中正友说:”

照这样下去,日本将沉入大海。如果丰田不健康,那么日本也不会健康。”而东京早稻田大学金融学教授野口幸雄则对《纽约时报》表示:“我们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可能不再是世界领先。这对国民心理有很大影响。”

电动车转型落后

如今,日本汽车业正在面临对未来影响最深远的挑战。由于日本政府在电动车上的支持力度不足(日本目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仍然远高于对电动汽车的补贴)、以及行业对电动车的疑虑,日本已经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输在起跑线。

2021年12月14日,丰田汽车公司的 bZ 紧凑型SUV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公司电池电动汽车战略简报会后拍摄。(Reuters)

2022年,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比例达到13%左右,比2019年的2.6%高出足10%。而全球电动车竞争中领先的公司为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等新汽车制造商,此外则是德国大众等老牌巨头,惟日本汽车制造商不在其中。尽管日产和三菱早在十多年前就发布了全球首批电动汽车,但没有一家进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前 20 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2022 年共售出1050万辆汽车,当中只有2.4万辆为电动汽车。

尽管去年以来许多制造商开始筹备在电动车领域奋起直追,但许多人认为这些行动为时已晚,无法赶上更发达市场的时代变化。企业管理顾问Murasawa Yoshihisa对《经济学人》杂志表示,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就像德川幕府时代的闭关锁国,拒绝看到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日本经济在“失去的几十年”中所上演的。学者们认为,过去十几年来,日本的经济的问题在根本上缺乏活力,新成立的企业太少、老企业的薪资和企业文化又几乎没有变化,使经济发展停滞。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从第三大经济体跌落是外界预期的现实。

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冈崎哲司说,最新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反映了日本经济疲软,在全球经济中的存在感可能会降低:“几年前,日本拥有强大的汽车行业。但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这一优势也被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