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以巴冲突:加沙、西岸如何形成?和平协议未解纷争?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0月7日爆发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Hamas)攻入以色列南部军事基地并掳走多人,以色列大举空袭加沙地带反击,战事持续升级,至今已逾1200以色列人及900巴人死亡。数十年来,以巴之间为何仍然冲突不断?以色列建国后,以巴历史性的《奥斯陆协议》是什么、为甚么没能带来和平?

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以犹太人为主以色列人得以实现了在历史上被驱赶出家园后的复国理想,却又令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失去了国家,开启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乃至更广泛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难解的冤雠,伴随着数十年的武装冲突。

《奥斯陆协议》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Yitzhak Rabin)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在挪威签订和平协定——《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为双方首次相互承认,共同承诺结束长达数十年的冲突,后又附以《奥斯陆第二协议》。协议的最终目标是在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换取巴勒斯坦人永久停止对以色列目标的袭击的承诺,该方案也因此被形容为“土地换和平”。

但在一些巴勒斯坦人眼里,协议本身是卖国行为,因此也被称为“巴勒斯坦投降的工具”、“巴勒斯坦的凡尔赛(条约)”。根据协议条款,约旦河西岸地区分为A、B、C三个区域,即巴勒斯坦控制区、以巴共同管制区、以及以色列控制区。巴勒斯坦亦被赋予对加沙地区的有限度的管制权。该地区后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亦即此次发动冲突的哈马斯控制。

两国方案不了了之 以定居点扩大

1995年9月以巴签署《奥斯陆第二协议》,更详细地讨论了实现巴勒斯坦自决以及以巴和平的具体方案,包括以色列军队分阶段撤出其自1967年以来非法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以及向巴勒斯坦政府移交权力,但原定于在五年内达成的最终条款却并没有实现。

双方继续就达成和平协议的路径争论不停,所有重启谈判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协议中原作为临时安排的分区管治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以色列继续扩在西岸的定居点,这又被巴勒斯坦人视为消灭巴勒斯坦国的行动。巴人已不再信任以色列人对和平的诚意,在很多人看来,两国方案已经失败。

冲突与失衡

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哈马斯在内的激进武装组织反对配合以色列的现巴勒斯坦总统及其领导的政府,持续在以色列境内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展开大大小小的武装抵抗。

作为回击,以色列在过去十余年间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最严重的为2014年的冲突,造成逾2100人死亡。然而,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次以巴冲突中双方死伤情况严重不均衡。随着以色列持续扩大定居点,以巴持续的小规模冲突也在近年达到最高点,但基于过去7、8年已没爆发大规模冲突,哈马斯的沉寂令以色列放下了戒心。

从以下图表可见,过去12年主要以巴冲突酿成的伤亡人数。巴人死伤数字固然每次都远超以色列人,而这次新一轮冲突,哈马斯的陆空突袭、入城入村屠杀平民,已至今导致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已远超近10年的总数,可想而知这次突袭对于以色列民众所带来的震撼程度。两个民族的血海深仇,恐怕再添一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