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通车,泰国是无奈地笑,老挝是开心地笑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今年4月13日,通车一年多的中老铁路,正式开行国际旅客列车,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重大成果。4月30日,中方承建单位表示,中泰铁路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

中泰铁路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高速铁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改变泰国铁路基础设施现状。其二期工程还将延伸至与老挝首都万象一河之隔的廊开府、中国昆明,实现与中老铁路的有效连接,促进区域国家间互联互通,带动沿线旅游、物流、贸易等行业蓬勃发展。

相比中泰铁路,开工更晚的中老铁路却提前一步建成通车,前者经历了哪些曲折?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入第十一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两国如何抓住机遇,站在双边关系的新起点上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引领中国-东盟国家关系?观察者网就此专访了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博士。

【文/威伦·披差翁帕迪 采访/观察者网 郭涵】

问:您从2013年起一直在关注中老泰铁路,并在老挝考察过。铁路分别给泰国、老挝的沿线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其意义?

威伦·披差翁帕迪:中老泰铁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与东盟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标志性大工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实践。中老泰铁路使用中国标准建造,习主席用“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来形容其意义。中老铁路为老挝提供了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陆上通道,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老挝与中国间的贸易都能通过这条铁路维持增长。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包括老挝国内的客运与国际货运实现通车。近期,中老铁路间的国际客运班列也已开通。这标志着中老铁路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22年开始,随着中老泰铁路的联通,泰国的农产品,各种物产也开始通过这条铁路进入中国,比如说榴莲、红毛丹等水果,还有各种海产等。中老泰铁路为泰国及周边国家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两国民众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中老铁路开通已逾一年,已成为连结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陆上“黄金通道”。(新华社)

问:您曾在国内的学术研讨会上笑称,对于中老铁路,“泰国的笑是无奈的笑,老挝的笑是开心的笑”。中泰高铁的开工时间更早,但中老铁路却率先完工通车。中国读者们也很感兴趣,泰国民众到底怎么看待这两条铁路的境遇?

威伦·披差翁帕迪:确实,我在很多会议上提到中老泰铁路都会自嘲一番,毕竟已经成为现实,泰国民众对此也还能接受。在我们泰国做事情,用泰国话讲叫“ใจเย็นเย็น”(音:Jia Yan Yan),即做任何事情都比较慢节奏。但是涉及高铁这种重大的国家级项目,有时候太过于“ใจเย็นเย็น”,结果就只能是“无奈地笑”了。

泰国早在前总理阿彼实执政时期(2008年—2011年),就开始推动与中国的高铁合作,距今也有十多年了。中泰高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从曼谷到呵叻,至今仍在修建中,其中大城府这一段的工程长期没法推进,比较令人头痛。我之前在知网上发表过文章,介绍了中泰高铁建设一波三折的情况。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泰国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以及来自外部的影响。我们的政府是从上到下地规划与推进,但到地方层面不一定能行得通。这也是泰国内部的问题。不乏一些我称之为“蛀虫”的人,会去跟所谓的“域外大国”联络并加以干预。由于大城府那边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因此修建高铁前的环境评估比较麻烦,尤其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所谓的“环保组织”参与抵制,导致高铁建设项目进度缓慢。

作为一名学者,我在调研期间了解到当地民众的反映,点到为止地说,简单概括这件事就是五个字:利益相关者。

问:中泰高铁修建一波三折,您认为各方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威伦·披差翁帕迪:泰国的部分政客、媒体与学术界,对于中泰高铁确实存在一些误读,比如只看眼前、不看未来,认为修建高铁无法收回成本。更有甚者,他们认为中国能通过高铁“控制”泰国。这些反对修中泰高铁的人,其实只占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我希望泰国的学者或者持不同意见者,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这件事对泰国究竟利弊几何?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联互通,中老铁路给老挝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泰国社会看在眼里。尤其是泰国游客专门搭乘中老铁路去老挝旅游,这种热门趋势体现出,泰国已经意识到中泰高铁的重要性,意识到目光要放长远。现在泰国大部分的民众乐见中泰高铁建成并运营。

至于说建议,我想对于新科技、新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了解、认同到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跟每个国家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对周边国家来说,不可能立马就能接受。所以在推动国际间合作项目时,希望能充分理解并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国情,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中老铁路开通一周年,已成为连结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陆上“黄金通道”。(新华社)

另一方面,我的感受是,西方国家确实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话语权这方面,占据霸权地位。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大国、发达国家比较落后,就会带来讯息差。西方国家利用这种讯息差,进而在我们当地建立起话语权。

我在平时做调研或研究时,可以直接在中文和泰文间转换,不需要用英语绕一圈。但泰国的一些学者,做研究、分析主要就是借鉴英文文献,将其翻译成泰文。其实中文里也有对应的解释,可他们就不会去关注。我个人也从事翻译工作,很多事情经过三种语言转换,原意已经大为不同,生生制造了误解。我们泰国也有不少高材生去中国读完博士后回国,却不怎么参与泰国国内的学术交流与辩论。我建议这些学者真正为中泰交流做一点好的分析与政策解读,而不是仅仅翻译英文资料。

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同鞋子合不合脚,这个没必要由别人替你做决定。中泰高铁使用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国在高铁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在泰国修建中泰高铁,究竟合不合适,只有我们泰国人才知道。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总结探索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别的国家最好不要插手。

我认为中国应该尽快破除西方在东南亚的话语权,特别是建立自身的话语权。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维,如果一种技术的输出是为了帮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有什么理由不获得民众的支持?这是理直气壮的。当然,中国也应该允许那些国家有反对声音。毕竟西方自二战以来就在东南亚苦心经营。其代理人普遍存在于各个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我们泰国。他们代表西方发出一些反对的声音,也是常态。

中泰铁路路线示意图。(网络图片)

问:想请您评价一下中泰近年来就“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的情况?未来有哪些值得深化合作的方向?

威伦·披差翁帕迪: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十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泰双边贸易额约1350亿美元,中国是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大来源国。泰国则是中国首批出境游试点国家之一。当时我国的副总理、旅游与体育部部长还亲自到机场去迎接中国游客。3月15日,中国开放了泰国公民的各项签证。现在中泰两国民间往来更加便利,这会令泰国的旅游业受益。预计旅游和商业部门的双向交流,将成为未来几年泰中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则离不开两国间的创新合作。目前泰中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加深合作,比如华为在泰国建立了5G实验室。长城的新能源汽车也很流行,比亚迪特紧紧追赶,两家中国汽车品牌都受到泰国民众喜爱,且正在泰国投资建设工厂。另外,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泰国的金池工业园区落户。这些都是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

未来,中泰两国在新能源、讯息科技等领域可以加强合作。事实上,从中国的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在泰国的发展就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拥有巨大的市场。说到底,我认为东盟国家离不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国也不会抛弃东盟国家。双方能够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问:在全球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与东盟经贸与政治上的合作与互信,有哪些积极意义?

威伦·披差翁帕迪: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发展、资本运行的规律来看,中国的低附加值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应该说有其必然性。中国需要关注的是这种转移的速度和范围。中国和东盟之间,基于RCEP为代表的合作机制,已经为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做了比较长时间的准备。此外,东南亚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对于中国产业链转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来看,中国是从外国的稳定中受益,部分西方国家当然是从别国的混乱中牟利。我建议中国应当加大对东南亚国家政治稳定的关注。

自2013年中国对泰国出口额的变化。单位:10亿美元(Trading economics)

个人认为,东南亚不是大国竞争的缓冲地带,而是成为了真正的前线。东南亚各国通过东盟这样的区域平台达成一定共识。但应该看到,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尤其是宗教差异非常显著。这其中,一些在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时期被掩盖的矛盾,可能会被外部势力挑拨起来。我认为这是东南亚各国未来发展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相比俄乌冲突那种看得见的代理人热战,外部势力在东南亚地区发动的是媒体战、经济战与外交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我建议中泰两国应该加强媒体与智库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说的直接一点,鉴于欧美媒体在东南亚国家政府与社会内部发动对华舆论战的情况,有必要对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加强管理。中国网络上也有句话,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欧美媒体、NGO在东南亚国家发动的舆论战,对区域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可能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应该加强警惕。

泰国大选:2023年5月12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大选前,现任泰国首相巴育在泰国人团结建国党(United Thai Nation Party)的集会活动造势。(Reuters)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启示?

威伦·披差翁帕迪:我认为“政通人和”是中泰两国在“一带一路”十周年建设中取得的最大成就。西方以资本为衡量依据的现代化模式,虽然提出了民主、自由、人权、环保等等多重美化的概念,但其本质上仍是以资本为基石,强调经济高速增长的利己模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就是极度利己主义的模式。从资本原始积累到经济腾飞阶段,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军事霸权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的。现代化是发达国家在努力维持的一个现状,也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追求实现的目标。

此外,坚持和平发展,应该是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坚守的一个底线,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地理上相近,文化上相通,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与西方现代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自二战结束后以来,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比较深。特别是西方有计划地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导致许多东盟国家普遍钦羡、模仿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但我认为这套模式如今已经过时了,随着资源枯竭、产业升级的调整与改造,西方式现代化带来的短暂繁荣,在东盟国家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又难以寻找新的道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给予东盟国家一个新的思路。特别是中老泰铁路的运营实践,让东盟国家亲身体验到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提供的便利,以及给民众幸福感获得感带来的很大提升。这是东盟国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获观察者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