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期选举︱假资讯渗透社群 华裔恐成“中国牌”下的犠牲品?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美国最新有报告指出,右翼假资讯开始渗透广受华人使用的社群媒体平台微信,其中最受欢迎的文章大肆谈论“选举舞弊泛滥”、“威胁美国民主的根基”,恐影响华裔美国籍选民对中期选举的看法。而在民主、共和两党反华的一致立场下,华人社区开始担心部分参选人针对中国的政纲,或会令原本就严重的“仇华”问题在选举后雪上加霜。

即睇:《香港01》美国中期选举2022专页

在今次美国中期选举中,不论是联邦层面到州和地方的选举,中国因素普遍被用作重要的选举手段。不论属于任何党派,都越来越多地使用“抹红”(Red-baiting)策略,即攻击对手与共产主义有联系或是指责对手对中国过于软弱的立场。

其中一个典型战场在加州南部的橙县(Orange County)地区,44岁台裔人士陈介飞是该选区的众议员候选人,他将与现任韩裔共和党众议员、67岁的朴银珠(Michelle Steel)竞争一席位。尽管两人均强调,竞选取决于通胀、石油价格等问题,惟他们的亚裔身份却成为彼此攻击的素材,使得两位候选人之间剑拔弩张,甚至激起选民的对立情绪。

“抹红”在是次中期选举并不罕见,图为对橙县众议员候选人陈介飞的指控。(网上图片)

陈介飞的父母在台湾出生,后来一家人在蒋介石治下的戒严时期来到美国。陈介飞在美国出生、长大,并进入哈佛大学读书,毕业后在一家咨询公司任职。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12年,还曾在2020年时竞选众议院席位,只是后来退出。

而朴银珠则是韩裔第一代移民,出生于首尔,先后在韩国、日本和美国三地成长。20多岁时来到美国,与家人一同开设服装店。2020年,她当选美国众议员,成为首批在联邦层面当选官员的三位韩裔女性之一。作为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成员之一,她曾推出一项有关防御台湾的法案,寻求确保美国在台湾遭到入侵时提供防御设施,又曾在今年冬奥会期间,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以中共侵犯人权为由敦促迁址。

陈介飞在美国出生、长大,并进入哈佛大学读书,亦曾在美国海军服役12年。(ChenForCongress)

竞选期间,当地竖立了许多鲜红色背景的竞选广告,上边写有“中国的选择:陈介飞”(China’s choice Jay Chen),还配以一颗五角星,象征共产主义;类似的“抹红”影片也在网上流传。这是由于陈介飞曾在一所学校推动过以“孔子课堂”命名的中文教学,其竞选对手试图利用这一点将他与中国和共产主义结合在一起。2020年,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孔子学院列为外国使团。

特朗普时期蔓延的“抹红”现象

事实上,将对手与共产主义结合的策略,自特朗普时期就开始蔓延,而在中美关系近年日渐紧张,加上新冠疫情的爆发,令中国议题成为美国政治中的焦点。陈介飞与朴银珠所属的选区跨越洛杉矶县和橙县,是美国在去年人口普查后进行的一次选区重划中新创建的,是美国种族最多元的选区之一。当地选民约三分一为亚裔,其中一半是越南裔。

朴银珠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成员,曾推出一项有关防御台湾的法案。(Getty)

针对“抹红”对手的说法,朴银珠的发言人Lance Trover表示:“即便是在美国国务院和100名美国参议员强调孔子学院是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之后,陈介飞仍加倍支持孔子学院,称任何胆敢拿他的立场说事的人都是‘仇外’和‘种族主义者’。”

陈介飞则回应说,12年前他所支持的中文项目在当时得到了国务院、大学理事会和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的批准,后来当局发现不合适而结束了该项目。对于国务院将孔子学院称作外国使团,他重申:“我的观点一直与国务院一致”。

华裔的抗议与分裂

橙县竞选中的“抹红”情况,在选举前夕受到华人团体的高度关注,部份人前往朴银珠的竞选办公室前表达抗议。当地华人开始担心,华裔的身份问题可能在未来与美国国内的“中国因素”绑架在一起,从而影响到自己未来生活和发展,尤其是这种“抹红”在中期选举并不罕见。

有抗议人士表示,选举期间政客们“抹红”对手的影片,让人想起19世纪排华时期的照片,只是透过另一种方法来丑化美国华裔。他们坦言:“我不是为了支持陈介飞,也不是为了支持朴银珠,而是这件事情本身引起了我的愤怒。”

部份华人更担心下一代在美国恐面临更多的攻击。(Getty)

也有华裔忧虑:“在选举中拿中国说事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对共和党来说,几乎所有全国性的竞选,中国是必打的牌。”他担心这种倾向会使得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重新擡头,激发出强烈的排外情绪,“将中国的强大和美国人的忧虑混合在一起,必定会对华人社区带来不利影响。”部份人更担心下一代恐面临更多的攻击。

然而,华裔选民对这个问题想法却不尽相同。有人表示,不管中国与共产主义议题如何在选举中发酵,在美国的华人都不应该有“受害者心理”,对个别遭遇产生过度反应,“遵守美国的法律,以美国的利益为优先,就不会有任何恐惧。”

华人担心部分参选人针对中国的政纲,或会令原本就严重的“仇华”问题在选举后雪上加霜。(Getty)

华裔恐迎更危险的境况?

一直以来,华裔选民总被认为是投票积极性不高,然而过去十年,华裔以至亚裔对参与选举的兴趣度越来越高。2020年,近60%的华裔选民参与了投票,较2016年增加47%。近期的民调也显示,在华人群体中,77%的人准备在中期选举中参与投票。

有别于美国人关心的议题依次为:经济、堕胎权、犯罪率、枪支、移民,华人的排序明显不同,排名前三的是经济、犯罪、教育。另外,不少华人对性别议题有与美国主流社会非常不同的感觉,例如在LGBT权益问题上,很多传统的华裔选民不支持民主党。

因此,有一些中期选举候选人也针对华裔的诉求作为策略,务求争取他们的支持,如纽约州第17选区州参议员共和党候选人Vito LaBella将对垒华裔候选人曲怡文(Irene Chu Iwen),前者以主张重视治安、维护教育等理念,获得不少华人支持。

政客们于中期选举大打“中国牌”,加上特朗普或参选2024年总统选举,华裔恐面临更大的反中情绪。(Getty)

诚然,无论是民主或共和党于这次中期选举中胜出,美国对华的强硬立场势必依旧。许多华裔美国人反倒关心的是,美国自疫情爆发以来,仇恨亚裔犯罪本已大幅增加,导致大众将对疫情的恐惧与不满发泄在华裔。当地最新报告显示,部分政治人物持续发表仇视亚裔言论,使得全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并未改善。有华裔国会议员表示,政界应在11月中期选举中停止诬蔑华裔以至亚裔民众。

代表纽约的民主党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表示,政坛领袖是民众榜样,而且拥有舆论平台,因此需要谨言慎行,她敦促政治人物在中选前停止发表煽动言论。同属民主党的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亦说,社会可以批评中国政府,但不应波及所有亚裔或华人。

无论如何,随着中期选举针对中国的选举策略大行其道,加上疫情期间宣扬“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的特朗普或有可能“回朝”,近日他表示将在11月15日于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Mar-a-Lago)公布“非常大的消息”,外界分析指他可能会抢先在这时后宣布参选2024年总统大选。这些的发展趋势,很可能在选举后将华裔置于更为危险的境地,恐成为这场选举下的犠牲品。

即睇:《香港01》美国中期选举2022专页